效用

效用是人的心理满足感的衡量指标,也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概念。根据经济学原则,人的行为决策标准应该是利用有限资源使得自己的心理满足感即效用最大。

但由于人的心理效用不能衡量,也不能加总统计,学者们最后只好用金钱来替代了效用。这个替代,实际上是对经济学的极大扭曲,破坏了经济学推理的严密性。

首先,心理效用是明确具有边际递减性规律的。也就是说,每多消费一个同样的产品或者服务,所带来的新增心理满足感会不断下降,比如吃第二个同样的苹果就不如第一个那么香甜可口。在海边五星级酒店住宿的第二天也总是比不上第一天那么开心,如果膳食和娱乐内容完全一样的话。

金钱却没有明确的边际效用递减趋势。这是因为和心理效用只局限于享受产品和服务的心理满足感,而金钱本身可以购买产品和服务来享受,还可以作为资本来生产产品和服务。金钱的这种双重属性使其边际效用递减性变得模糊起来,进而使得效用最大化的数学曲线不再是很清晰地存在。

其次,心理效用的涵盖范围很广,人类的所有社会活动和文明形式都能产生心理满足感。金钱却只能衡量人类涉及到金钱往来和结算的活动规模,而忽视了美感、价值感、理想主义和心灵感召力等人类最内在最美好也最微妙的那些范畴。

有一项调查统计发现,中国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幸福感是最强的,虽然那时候的人均GDP指标只是当前水平的四分之一。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虽然那时候商品普遍短缺,买什么都需要票证,但人们普遍习惯于这种情况,更多地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对改天换地充满革命斗志,这也是心理效用最大化的一种形态。

或许,回归到经济学最基本概念的最原始意义,才是经济学最有解释力的应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消费者是市场主体之一,消费者在消费商品的过程中,对商品是否感到满意?对商品优劣如何判断?对不同的商品如何做出选择?...
    文水云淡阅读 10,283评论 0 4
  • 英国经济学家劳埃德在1833年提出,商品价值只表示人对商品的心理感受,取决于人的欲望和欲望被满足的程度。 他说,边...
    择地之松阅读 764评论 0 0
  • 泛型函数 使用 数组 类 泛型约束
    楼上那位阅读 482评论 0 1
  • 终日浑浑噩噩,不知此生为何?回首过去,生命如同一具尸体,想想未来,不知何从何去?念半生蹉跎,叹光阴易逝,纵使如花美...
    爱上一杯清茶阅读 174评论 0 1
  • 在html文件中引入js文件index.html 在文件中调用
    hijoker阅读 5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