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树根,还是砍树梢?

致良知线上49期正心1班学习第 64天

时间:2023年11月13日

姓名:安传强

地区:北京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自我负责,勇于承担,自省、利他,致良知的印证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今日功课

1、读原文✔:2分

2、准时交功课✔:2分

3、日行一善✔: 2分

4、每日自省✔:2分

(1)时刻保持恩悲敬

(2)不抱怨,不说谎

5、读书践行心得✔:2分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砍树根,还是砍树梢?

我们做事情,往往习惯往外求,以为万事俱备,事情就一帆风顺。

事情真的如此吗?

真相是,

东风就是自己!

今天读《南赣乡约》 原文,并听博仁老师导读,听谢凤梅老师点评责善!新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

这篇文章的背景如下,

施邦曜在《阳明先生集要》一书中就此文有评曰:“化民成俗之方,莫善于此。然必要先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若徒借此为绳民之具,民反有持以议上者,无怪近世之行而罔效也。”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意思是说,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足够;

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

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

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省自己。

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诗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阳明先生在原文里,也说:

呜呼!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尔等父老子弟毋念新民之旧恶,而不与其善,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毋自恃为良民而不修其身,尔一念而恶,即恶人矣。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尔等慎思吾言,毋忽!

有句名言,说的是大致一个意思,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句意: 一个人即使再愚蠢, 责备别人时他也看得比较明白; 一个人即使耳聪目明,但如果他原谅自己的错误就是糊涂。如果能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 用原谅自己的心去原谅别人, 那么不怕他不能到达圣贤的地位。

一切都是恰恰好,今天早上听到

靳廷霞老师分享,正好说明了以上的道理,

砍树,是砍树梢?还是砍树根呢?

      ~~~ 听靳廷霞老师分享

              内在真正的快乐从修行开始

        为了改变自己,为了从原生家庭的影响中走出来,

        原来报了很多课,约中药师、会计,英语,朗读,家庭教育,樊登读书,摄影,办公软件,修图软件,书法,视频剪辑等等,

想追求幸福,让自己更快乐更充实,没想到,事与愿违,不是更充实,而是越学越累!

        我知道,我肯定是学错了,学的只是枝叶,而非根本!

        机缘巧合,走入了致良知平台公益课堂,

        阳明心学第一课就让我茅塞顿开!

        阳明先生的第一课,讲到了立志,立志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阳明心学,是实学,是心学,是做到之学,幸福要从修行开始,要从修心开始!幸福是心的学问。是根本的学问!

        自从走上心学的道路,越来越有感觉,不觉得那么累了,越学越欢喜!

        以上分享敬录。

        从同修同学的分享来看,原来靳老师所学所做都是在往外求,没有什么结果!

      而阳明心学从一开始,就指出,一切都从自己开始,从做一个什么人开始,从做到开始!

      这就是根,我是一切的根源,这就是树根,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而非外求!

      更不是找别人的原因,看别人的不是!

感恩平台各位老师和志愿者的大爱付出,

感恩各位同修同学共创的积极环境!

今日总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做圣贤文化实践的榜样

为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