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天都黑了,他们为什么不回家吃饭要在这里吃饭呢?”“因为他们要在这里工作,暂时还不能回家”,说完这句话,眼睛就湿了,这是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我没有太多游子思乡的经历,但是我经历过很多次生离,有很多次期盼,有很多年的思念,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年,但是这些情绪就像是心中的休眠火山,随时都会喷涌而出。
和眼前的这群人一样,也是为了生活,在我五岁的时候,爸爸就跟着村上的淘金队伍外出打工了,一年之后爸爸回来,我以为给我带回了团聚,那个和爸爸妈妈坐着小轿车进城的下午,仿佛梦境一般经常出现在脑海里:个子不高的爸爸穿着黑色大衣,妈妈穿着一双尖头高跟鞋,我穿的什么我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小车经过大桥时我的惊喜。没有想到,爸爸回来没多久,就把妈妈也带出去了,我彻底成了留守儿童。
自此以后,到我十八岁那年爸爸患病回来,我和爸爸妈妈总共见过四次:小学四年级外公去世,妈妈回来奔丧;小学五年级妈妈回来治病,顺便把我接过去过暑假;初中一年级爷爷病危爸爸回来,本来是要接我过去在那边读书,后来我觉得格格不入又选择回家;高中毕业到爸爸妈妈那边去过暑假。
四次相聚就有四次别离,每一次我都会哭,虽然我已经花了很大的决心和力气,想装作一副高高兴兴的样子,到了那一刻还是没有忍住。高三暑假那一次,我都十八岁了,爸爸反复安慰我“都是大人了,不要哭,再哭就笑人了”,我忍啊忍,转移注意力,尽量不去触碰内心深处的不舍,可是上了汽车后,我的位置被别人占了,发生了一点纠纷,本来脆弱的心经不住折腾,还是放声大哭起来。
奇怪的是,尽管有这么多不舍,尽管我时常羡慕那些有父母陪伴的小孩,尽管我受了委屈只能躲在被窝里哭,但是我从来没有怨过爸爸妈妈,一种信念深植在我的心中:爸爸妈妈是为了挣钱供我读书才不得不出去打工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我们一家就能团聚了。
可谁知道我刚刚考上大学爸爸就去世了呢?我还有很多很多设想的生活要和他一起过,虽然我已经十八岁,可是我们父女加起来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六年,他怎么就走了呢?
不能再想下去了,眼泪已经流下来了。在这个职工食堂看到那些灰头土脸的异乡人,他们也是爸爸妈妈,儿子女儿,丈夫妻子,为了家,为了家人,来到这个工地,有的是夫妻,有的是相约而来的老乡,三三两两坐在一起吃饭,有的已经吃完了,或是提着桶接热水冲凉,或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宿舍休息。在那片狭小的天地里,我仿佛看到多年前我的父母。
希望他们的付出都值得,但愿他们努力都没有白费,祝福他们,早日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