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学习回来,杂乱的办工桌上安静地躺着两封信,非常显眼。这两封信来自同一个学生。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第一封
今天,我终于觉得应该写些什么了。
几乎可以说是每天了,每天晚自习的时候我们组长和三组xxx一直叨叨个不停,我好心劝一下他们,遭到的反而是一顿说。
目前来讲,我觉得大家都在针对我,我快受不了了,我必须采取点武力措施了,不然这样没法树立自己,政权是建立在武力的基础上的。祈求上帝吧。
请原谅我的字迹潦草xxx
第二封
虽然您没有回来,但我不知道为何又一次想写出来,写出来之后才会舒服些。
现在每个人都嘲笑我像是对一个疯子一样,我能怎么办呢?说了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这让我的心真正凉透了。
反而我和除了自己班的同学之外的所有人关系都好多了,和自己班的同学的关系都坏到了极点,我觉得我的人际关系差到爆了。
希望您看到xxx
在看完这两封信后,我大体明白是这个孩子与组员产生了矛盾,处理这种矛盾必须要协调双方。对于这种关系差到爆的我们最好先分开单个交流。写信的这个孩子平时习惯很不好,因此招来大家的不满,最后他却觉得大家都在针对他。
首先,我先找到他的组员谈话,向他的组员了解这件事情,组内成员也承认大家对他很有意见,大家都不喜欢他,他从来都不服从管理,非常有个性。于是,我用宽容的话题来和他们聊,最后大家达成协议,决定去宽容他的不好,接受他的缺点,真心的去帮助他改正。这些前期工作做完之后,我开始和那名写信学生的谈话。
他脸色铁青,僵硬的站在我的面前,我让他拿一个凳子坐下。
我:我看到你写的信了,我感觉到你很不开心。
学生:您说的很对(声音很低沉还都有颤抖)
我:你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学生,平时很喜欢思考,你经常看书,对吗?
学生:恩。
我:那我和你先讨论一个问题吧,假如一个人在路上开车,他发现所有的人都在逆行,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学生:有两种可能,要么那个人逆行,要么其他所有人都在逆行。
我:那么,你觉得那一种可能性大?
(学生沉默,他应该是感受到我这个问题很有暗示性)
我:假如是第二种情况,假如你就是那个开车的,大家都在你逆行。你发现如果再不闪躲就会和前面迎来的车辆相撞,你会怎么选择?第一种选择,你觉得你是正常行驶,你坚持自己的真理,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第二种选择,虽然你觉得自己是对的,但是出于全面的考虑,选择避让对面车辆。
(学生沉默了许久)
学生:可能会选择第二种吧?
我:这种事情难到还需要考虑吗?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做出选择吧?有时候,固然你是对的,固然你是受委屈的,但是出于全局的考虑,还是会做出退让的不是吗?
学生:恩,应该是的。
我:你仔细回想一下刚才我们的谈话,你觉得自己有没有什么不同,或者存在什么问题,尤其是面临一些选的时候,尤其当你觉得真理站在你这边的时候,当你觉得自己是受委屈的时候。
学生:我可能有点偏执吧。
我:很好,你这个词用的非常准确,我们现在再回想一下刚才的那个问题,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你就是司机,你发现是你在逆行,大家都在正常行驶,你马上就要和前面的车相撞,你会选择撞过去,还是选择避让?
学生:选择避让。
我:为什么?
学生:因为是我在逆行。
(孩子的这个回答很能显示出他的性格,他对于对错看的很重,就连自己的生命都排在对错之后)
我:那如果是大家再逆行你是否还会选择避让。(这个问题他已经回答过了,我要看看他的反应。)
学生:会(没有犹豫)
我:问什么?
学生:就算是他们违反交通规则,我的生命更重要。
我:那么现在我回到现实中来,你和你的组员有很大的矛盾是吧?你还记恨他们吗?
学生:我感觉他们在针对我,我从来都没有做错什么。
我:那么这种矛盾是否影响到了你的情绪?是否让你整天闷闷不乐?
学生:是的,我都快要疯了。
我:你现在像不像那个正在正常行驶的司机?你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学生:恩,我应该选择宽容他们。
我:很好,你听说过孔子吗?
学生:知道,他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
我:孔子曾经和他的学生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孔子的学生问他: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大体意思是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为行事的准则。孔子回答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体意思,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下一句是,己所欲,施于人。你想要的,你先给别人。做人要学会宽容,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有时候换一种角度,就是换一种人生。
学生:的确有的时候我也会去说话,有时候也违反纪律。
我:现在能尝试着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了吗?能做到宽容他人吗?现在还是怒火冲天吗?
学生:感觉好一点了,有时候他们也挺好。
我:老师相信你能做到。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没有了,我尝试着去处理自己的问题,谢谢老师。
(学生起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