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墨韵间的长者智慧》

——后山学者尚道子

    昨日恰逢周日,午后阳光温和,我特地邀请了我的两位老师,郝云先生与武会文先生,来公司为我授课。室内茶香袅袅,香烟轻绕,二位长者端坐其间,娓娓道来,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郝云先生首先教我如何书写毛笔字。先生说,毛笔字的精华,在于“一握、三定、一闭、一练、一念”。所谓“一握”,便是握笔之法。尤其写小字时,应以拇指为定点,食指与中指呼应拇指夹住笔杆,小指则灵活调控笔的方向与力道。“三定”则是下笔如有神的要诀——定手、定身、定心,三者安定,字才稳健。“一闭”是指在书写的那一刹那须得闭气,以求笔势沉稳。“一练”是指无休止的刻意练习,加上临摹心仪之字体,方见真章。而“一念”,则是最高境界即当以上诸般功夫纯熟之后,意念先行,下笔之前,字形已在脑中成形。至臻化境时,握笔之法反成次要,意念所至,笔随意转。


    郝老师不仅教我书法,更给我推荐书单,主张读源经为主,如四书五经、十二部经、道藏、阴符经等。他说,真正的读书,贵在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非死记硬背。若能以己之言准确道出书中精要,那才算真正读通了。他又道,读书的本质,是使书越读越薄,若一本五百页的书,读罢能以一张纸、甚至一句话概括其义,便是会读书了,反之,若以千言万语仍说不清书中之意,便是未得读书之法。交友之道,亦是如此,不必求多,蒙能看透几人,处得真心,便胜过泛泛之交无数。再者,读书的最真实作用,在于开阔心胸,平和心态,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随后,武先生则以三事相教。其一,他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强调实践与阅历的重要性。其二,他教我“慎言”,“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人生的成长,原是从追求表达到懂得收敛、内化的过程。要多听、审慎、有分寸、内化学习,更要学会尊重与包容。他引用孔子之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老子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以及禅宗“开口即错,动念即乘,沉默是金”之说,指出真正的沟通不在能言善辩,而在懂得何时沉默。其三,他告诫我无论何时何地,做人做事都要讲一个“礼”字,注重礼数、礼节、礼表,万事万物,皆有规矩。


      两位老师的教诲,一重内修,一重外行,皆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却直指今日处世之要义。笔墨纸砚之间,茶香话语之中,我深感中华文化之深厚,亦觉个人之渺小。惟有在不断的练习与反思中,方能逐渐接近那“意念书写”的自由,以及“慎言守礼”的从容。


        如今生活节奏飞快,人人急于表达,却少有人肯静心倾听、内化自省。二位长者所言,不只是艺术与修养的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若能握笔定心,闭气书写,慎言守礼,多读经典,身体力行,大概便可在这纷扰世界中,寻得一方宁静与明晰。

      笔墨之道,也是人生之道。每一次提笔,不只是一字的练习,更是一次心的修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