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见到独木舟,是在2015年的5月中旬的沈阳中街新华书店,她为自己的新书《一粒红尘》作签售。
隔着几百人的长队远远望去,坐在那里的是一个身穿浅蓝色花纹的衬衫、披着一头水藻般的披肩长发、皮肤护理的很好的小姐姐,从容而安静。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甚至不曾说一句话,却一点也不陌生,一见如故。
我相信每个人的人生中,总会有另一个人,是这样的存在。通过文字,通过音乐,或是通过其他方式,带给你面对生活的一份独一无二而不可替代的力量。
2
寻找我亲爱的不良少女
大家的青春的曾叛逆的平淡无奇,那段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日子里言情小说被我们所青睐。
然后就这样从独木舟的文章中认识了叛逆少女葛婉仪。16岁打了16个耳洞来纪念自己的青春,抽烟、喝酒、文身、杀马特,因为失恋而纪念曾经的男友,葛婉仪就有了笔名独木舟,取谐音“独慕周”,彼时的她几乎完全符合了叛逆少女的所有特质。
可是,这个不良少女除了伤害自已以外,不曾伤害任何人。她天真、勇敢、敢爱敢恨,像《左耳》里的黎吧啦。
“天地作证 我是个好姑娘。”
如果说不同的人生之间导致人与人之间很难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那么这样的为数不多可以叫做共鸣,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彼时的独木舟受到读者所认可的原因。
20岁的她写自己十几岁的故事给十几岁的受众,:苍白无力的童年、求而不得的爱情、友谊的背叛与怀疑。彼时的她与读者都同样缺乏关爱与必要的安全感,所以他们能够从她的文字中得到极大的共鸣与慰藉。甚至于其中还有一部分,同样缺乏父爱,爱的太过用力,渴望通过标新立异,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很多人暗地里都对我有非议,说我圆滑、说我世故,可是我只知道一件事 如果我自己不保护自己,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会保护我。” --独木舟 《深海里的星星》
3
亲爱的姑娘你别回头
现在翻看独木舟的微博你会发现,这个大龄单身女青年如今过得精致的生活,各种各样欣欣向荣的多肉宝宝、裁剪得当的插花被放在精美的花瓶里、公众号里会自称葛老师为读者做口红推送和手账心得。
谁能想到大学的葛婉仪,在成绩上是十足的学渣,为省钱就现在本子上写出小说的内容,再在网吧一字一句的打出来,后来她在长沙城南租了个几十平的小屋,没有空调,没有洗澡间,夏天的时候她热得整夜整夜失眠。
写稿的电脑是别人出售的二手笔记本,有时候,电脑会瞬间崩溃,几千字就都没有了;房子也没有厨房,她只能吃路边摊或是泡面。回忆这段经历时她曾写道,“很多次看着荤菜八块,素菜七块,咬咬牙,硬是舍不得那一块吃一次荤菜。”
现在呀,这个女人在北京朝阳区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是不是向我们分享我们这个年纪咬着咬牙也买不起的东西以及她随心所欲的一些东逛西逛的日常。
看到这些我会羡慕,但是绝不会嫉妒,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来自于她孜孜不倦的浇灌梦想的坚持,并且从她的分享中不会让自己变得物质,而是懂得女孩子要爱自己,爱生活,爱梦想。
让每一株生机勃勃的绿植带给自己生活的快乐,让每一件饰品变成自己美好生活的点缀,让有品质的东西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
现在的她每张自拍都是一副明天会更好的样子,在微博上、公众号里与读者亲密互动的葛老师,不再是那个被抑郁症折磨的整夜痛哭失眠的患者,不能自医,药物又显徒然。即使面对需要住院治疗的重大身体疾病时,也还是积极乐观的面对的样子,不忘告诉我们,女孩子,随着年纪的增长,是要为自己存一点钱的。
命运始终不会辜负认真生活的人,但愿,岁月以温柔待她。
4
我亦飘零久
我想,它是舟舟成长的转折点,从独木舟,到葛婉仪。
不同以往的的文字的年少轻狂,放纵不羁,这本书里,独木舟多出了几分对命运的释然。
她经历了一些无法改变的,无能为力的事情之后,发现很多事情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冥冥之中注定好了的,大多数的人都逃不出这条人生轨迹。
于是,在写给没有父亲的女儿 那一章,她说,“你已经是成年人了,我跟你说这些的时候,你不要难过,不要哭。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有使命的,都有它的悲与喜,辛劳与成就,缺失与收获。甲处短少的,乙处会加长。你要相信,神是公平的。”
她终于在旅行中给了自己关于这个折磨她多年的心病以坚定的答案。
她还是会想起他,在北京的雍和宫,拉萨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在旅途中每一个传说中的灵地,以爱的名义每每虔诚膜拜,虔诚祈福。
终于,爱而不得却心底坦然。
依然与孤独为伴,却终于安之若素。
5
曾经的我爱曾经的独木舟,爱她的一腔孤勇。
现在的我喜欢现在的葛婉仪,喜欢她充满烟火气息的处世态度。
每个苦难的生命都会迎来一个摩西,他的强大和慈悲的权杖会分开红海的水,带你抵达丰饶之地,上帝之城。
我们,都将生长成为岁月而生长的树,对于或好或坏的人生,致以灵魂最深处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