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今天又要走了,他总是在家待的时间很短。一两天,或者两三天。
我很少写父亲,因为他常常不在身边,而在记忆里从小宠我最多的却是我的父亲。他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偶尔也回来个四五回,但由于我的长大。见面的次数很少。
我家有三个孩子,两女一男。那个时候刚刚改革开放没几年,封建思想重男轻女的观念还很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我们这种小地方。受思想的局限,我和姐姐从小没少挨我母亲的打骂。可我的父亲却认为女孩比较讨喜,只要他在家,我便像只张扬的孔雀---高高在上。是的,我的父亲在许多事上是有些偏向我的。现在想来,在那段不怎么好过的日子里,有人罩着我是怎样的一种优越感啊。
记忆里,他从未打过我,脑海里出现最多的是他在我哭泣时哄我的笑脸,在我幼时他驮着我走过高高的麦垄,他总是笑,却也总是默默承受家庭给他带来的责任。
他小学毕业,文化水平不高。可他想让三个孩子有出息,为此。他这些年很努力,很努力的在工作。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在家吃饭时,在饭桌上,他总是喜欢喝点酒,借着酒劲给我们讲一堆大道理,我从小听到大。小时候不太懂,现在想来,真是有些让人心酸的掉泪。他希望我们都成才,都好。为了我们,为了这个家。
我忽然想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里面有段他的父亲为他买橘子的描写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再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穿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小时候学这篇课文时,并没有什么感触。越长大越觉得先生对父亲的爱和歉疚,父母对子女爱得深沉。
如今,我慢慢的长大了,经历了我所该经历的。而他,也已变得苍颜白发,不再年轻。
那些童年记忆里,高高的麦垛,他背着我曾走过的泥泞的路,比我还高的草丛,夏夜里吱吱叫的蛐蛐,满天繁星的夜晚,还有他逗我笑时的样子……都已落满了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