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距子夜35分钟。
信不信,人或许会在某个时段,在某个……好像很“神秘”的区间,觉得特别“不顺”?就仿佛像是踩着了楼梯的某一脚却突然登了空,然后就是在这个“神秘区间”内,一件一件都脱离了本应该在的时间点上,之于抬头会磕了额角,伸手去扶额的手又会在途中,撞到了门把手,护疼的另一只手却在下意识的动作里,打翻了了瓶瓶罐罐?这,是不是一种……“很神奇”的连锁反应,我之所以叫这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是“不顺”,缘由可能当下即是我们认为的“失了方寸”,说直白点,便是一定程度丧失了对自己周遭的掌控能力。
北京的俏皮话叫做:喝凉水塞牙,放屁砸脚后跟……话糙理不糙,所以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就一只脚踩着了这种时间的圈圈——无来由的拌嘴,无厘头的辩论内容……当我意识到某种无法掌控的发展苗头,果断选择下楼透透气。
一支烟,穿过袅袅烟雾,见了很多夜行动物——包括我。萦绕着的不是雨声,滴答劈啪作响,空气是凉嗖嗖的,这就叫下雪不冷化雪冷了。
干枯不肯离枝的树叶上滴落一滴水,恰巧压在额头,迸溅起来打湿了眼睫毛。更多的树叶则是在不情不愿坠地之后,顺街边融雪的流水最终纠结在下水道口。
人呢?
是不是真的像那种很俗套的说法:如一叶浮萍,被一种看不见的流水,或轻推或狂催着,兜来转去……在缓流的地方,也许会悠闲;在湍急的地方,会磕磕碰碰,甚至会撞碎在突出的礁石上面。
在这样的夜晚,有人睡了,有人醒着。或明或暗的每个窗户后面的人都不容易,每一种不易又没有任何的可比性,所以我十分不喜欢媒体节目把别人的苦难拿过来说道,成为吸引关注的手段。
毕竟,城市的夜,终究是有光亮的,靠着人类一种叫做文明的东西。而此刻的乡野我相信会无比黑暗,因为我们的眼睛现在已经很娇气,娇气到看不见灯光以外的黑暗里到底掩盖了多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