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
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唐·曹邺
作死正确姿势:得罪小人;嘲讽老板;可劲儿装逼。
秦国从孝公即位,商君变法以来,招贤纳士,不拘一格,聚集了一大票超一流人才。这里面,既有豪杰,也有奸贼,沽名钓誉之流也不少。白起和王翦自然属于高手之列,《千字文》中更有“起翦颇牧,用军最精”的评价,战国四大名将,秦国两个,赵国两个。而赵国,长平一战直接被白起打残了。
论才能,武安君白起居首,被誉为军神。但是勇武如白起,一心为大秦建功立业,最后却身败名裂被赐自尽。这又是为什么呢?
白起之死
还得从长平之战说起。
我们知道,长平之战是秦国使反间计让赵王用赵括换下坚壁清野的廉颇,从而给秦军可乘之机,一举大破赵军。此后数十年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不过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献计之人并非白起,而是应侯范雎。如果不是范雎散布谣言说廉颇是缩头乌龟,秦军只怕赵括,可能王龁、白起还得跟老将廉颇僵持几年。
说起范雎,大家应该还记得上次我们讲春申君时候的故事。当时就是春申君伙同范雎说服秦王阻止白起一举消灭楚国。秦王要杀黄歇,也是范雎说情。这是个不折不扣的钻营投机分子。聪明是聪明的,但是一生只为自己的利益做事,并且睚眦必报。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一路势如破竹直到邯郸城下,赵国灭亡是分分钟的事情。这时,苏代出场。
苏代找到范雎,开始展现纵横家的能力。他问,武安君干掉了赵括,马上就要围攻邯郸了吧。范雎说是。苏代又问,应侯你跟武安君比,谁厉害,谁功劳大?范雎说当然是武安君啊。
苏代继续:赵国一灭,秦王就是霸主,武安君必定位列三公,应侯你到时能甘居其下吗?就算不甘心也没办法吧。不如我们让赵王割地,你去说服秦王罢兵。秦王不需要再打仗就能得大片土地,这功劳就全是应侯你的了。
苏代这主意正中范雎下怀,于是便去找秦王说事,秦王就开开心心收了六城,罢兵了。
白起攻楚时被阻止,伐赵又被阴一把。心中郁闷可想而知。自此范雎跟白起算是结下梁子。
数月后,秦王后悔了:为了几座城放弃一国实在不怎么划算。决定再次伐赵。当时白起在家生病,就由王陵带兵。王陵打了几个月没打下来倒是死伤不少。秦王急了,就想让病愈的白起代替王陵。武安君呢,这就开始了作死。
白起上奏说,这仗打不了:“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白起说的其实很有道理,但是秦王下不来台啊。下令没用,秦王就让应侯去请。白起当然不会买范雎的帐,一路推辞,最后干脆又装病。
秦王没办法,就让王龁去换下王陵,又大半年还是打不下来。而且这时春申君和信陵君带着几十万大军攻秦救赵,秦军劳民伤财死伤惨重。白起这时跟人说,不听我的话,活该啊。(“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花样作死。
秦王听到白起的风凉话,大怒。强行要求武安君挂帅出征,白起坚持称病不受。应侯上门数次请他……武安君当然不会卖他面子。秦王恼火之极,于是免去武安君一切头衔封号,下令流放到阴密(今甘肃灵台县附近)。
当时不知道是不是白起真的生病,就没有立刻动身。秦王数次派人催促,后来直接派人押送白起立刻动身离开咸阳。这时应侯又来精准补刀:
“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
后面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使者追上押送白起的队伍,传了秦王口谕,呈上那把“巨阙”。这把剑白起很熟,因为它正是当年白起攻打楚国,在楚王宫发现后献给秦昭王的名剑。
白起此时胸中郁闷难以言说。想不通一片忠心,屡建奇功的自己为何落得如此田地。之前称病不出,真正原因是因为伐赵的时机非常不利,这一点秦王其实心里也是明白的。
在杜邮这个地方,白起持剑思索良久,终于醒悟。留下遗书一封,挥剑自刎。
報廉將軍書
<p>
武安君白起拜言。
廉將軍足下:
<p>
昔年長平一戰,將軍堅壁以待,無輕取之機。
應候用反間計,以馬服子代之,起方能盡破趙軍。挾勢直取邯鄲,趙亡矣。
<p>
奈何應候不以國事重,用蘇代計,言于王,止於割地。
<p>
成也應候,敗也應候。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應侯,致今日之禍。
<p>
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白起征戰無數,未逢敵手。及遇將軍,不能進之一步。未能與英雄疆場廝殺,實為平生之憾。
<p>
秦自白起身後二十年,當無力以伐趙。將軍可安享暮年。起先行,待將軍百年,地下再戰。
<p>
謹再拜。
这是武安君最终想明白了:一是得罪了范雎,二是杀人无算,足够死好几次啦。
小知识:成语“杜邮之戮”即是出自此处。指代忠臣良将无辜受死。
(本文有一枚彩蛋你看出来了吗?答案下篇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