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可能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爱情,但最终走向婚姻之后却会发现,原来它就像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而城里的人却又想出来。《一句顶一万句》中,不论杨百顺,或者牛爱国好像都不能谈上什么爱情吧,只可能是一种结合,就是到一定年纪你就应该结婚一样,是不是底层群众就不该配拥有爱情?他们两个人的命运是何其的相似,老婆都和别人跑掉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看了一篇文章,好像是一个老师介绍的几段婚姻,他们这几个任务还比较出名。第一个人是郭沫若。老师说这位文学大师一生有三位妻子,一个情人,然而他却毫无责任感可言,为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对这些女人始乱终弃,甚至还把纯粹出于私心的别离描写成「为了革命的牺牲」,来衬托自己的伟大。最后这四个人中两人上吊自杀,两人对他终生怀恨,甚至他的十几位子女中也有许多拒绝认他做父亲。郭沫若晚年孤独一人,可谓凄凉至极。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也比较冰冷。第二个是老舍。老舍年轻时家境贫困,一位刘姓善人资助了这对孤儿寡母,甚至送老舍出海读书,而老舍却在这时爱上了刘大善人的女儿。可惜等他学成归来,这位大善人已经散尽财凭,剃度出家后去世了。他的女儿也成因为家道中落,成了最下等的暗娼。这个没有故事的故事最后成了老舍心里舍不去的痛,他写下《骆驼祥子》中,祥子要找的小福子就有她的影子。老舍经朋友介绍,和一个新青年结婚,也从事文化工作,在困难时期全力支持自己的夫君。应该说他们的结合也比较幸福,但是生活经不起一点波澜。在西南联大时他还曾经遇到一位「红颜知己」,但被妻子捉住,最终也没敢像郭沫若那般无耻,做出一些事情。但是到文革到来,他的爱人抢先向他发起进攻。老舍终于自沉太平湖。老师说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里明显有一种深深的遗憾。第三个人是沈从文和张兆和,本身两人门第不配,张兆和大家族,沈从文是个小镇青年,但是沈从文你知道肯定有两把刷子,再加上胡适等人的极力撮合,最终两人喜结连理。爱情是美好的,可是婚姻又是一副样子。两人婚后有点不愉快,但是在特殊年代经依然接受住了考验,在关键问题上夫人点醒了沈从文,让他放弃写作转行历史研究,又捐出了大量娘家的文物帮助小家庭躲过了十年浩劫。在丈夫死后,她才终于发现两人之间的感情之深,并最终在丈夫的墓碑上写下了「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写尽了沈从文的一生。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一些同情,但更一些欣慰,最起码没有伤害。第四段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两人在五七干校受教育时依然把彼此护得非常周全,他们夫妻甚至在和别人起冲突时干过揪人头发、扇人耳光之事。婚姻,不和名节与面子有关,但二人真正做到了惘论世人,只求本心。老师讲说两人的确让人羡慕。书中的人物杨百顺和吴香香二人,因为一点小事,吴香香直接给杨百顺甩出一把大刀让他杀人,而杨百顺也很听话,杀死一条姜家的狗一战成名,这里面根本没有爱情,只有赤裸的利益。另外一对牛爱国和庞丽娜,庞丽娜有感情迫害正,牛爱国对她一味一忍百忍,换来的只是得寸进寸,组后大逆不道和自己姐夫跑了。没有爱情不可怕,但是这两位女子确实让人害怕,对爱人可以不理不睬,对自己的亲生骨肉也一样不管不问。
婚姻的世界里其实没有对错,无关乎爱情,亲情,物质,最起码我们还是人吗?请尊重自己的内心,人生在世,婚姻其实非常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将来都认真对待婚姻,不求达到钱杨的境界,但最起码也要学习沈从文,把道德和感情这两条底线牢牢地把握住。不要像吴香香和庞丽娜一样互相拆台伤害,农村有句话“庄稼活种不好一季子,娶不好媳妇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