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毫无意义?”“下面是我的思考”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读书——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可是却很少有人把读书当成自己的习惯。
甚至少许人信奉“读书无用论”,认为读书的时间大可去你磨练成一个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下面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日积月累的沉淀。
01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被清华录取的才女武亦姝呢?年仅16岁时就打败众多诗词能手,一举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 。
这是偶然吗?当然不是。
武亦姝。在幼儿园时也和大多数孩子一样调皮,对待作业也总是敷衍了事,把更多的时间节省下来去玩,班里的老师也拿她没办法,把她当成差生对待。
后来是武亦姝的妈妈。采取了应对的措施,每次回家后都和自己的丈夫放下手机,然后没事就在家中读书,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
也就是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下,武亦姝开始发生转变,从不爱学习到主动学习,开始阅读大量书籍,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
这才有了她在诗词大会上优秀的表现,以及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所以说,能让人迅速提升的方法,唯有读书。因为书籍可以让你链接到更多名人的思考方式和精神世界。
我们所说的的世界观,也就是通过书籍所呈现的方法论而总结出来的一种真理的表现,认知是促进实践的源泉所在。
02
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读书呢?
如果你说有很多人没读多少书,还不是可以成为成功人士。譬如比尔盖茨也没读多少书,难道我就不可以和他一样吗?
当然不能因为别人辍学的前提是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进入了哈佛大学。
在那里,他可以一连几天呆在电脑实验室里整晚整晚地写程序,然后发展自己的爱好。
可是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很多机会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果不好好读书,可想而知,在学校接触到的教育也只是个形式,如今学术造假,学历造假的事件也不是没有,而且还有很多。
之前苟晶上学被顶替,翟天临学术造假的事件。就引起过公众的热议。
一个是受害者,一个是伪造者,这两种身份本都应该避免。可是,因为总有人自己没有知识的储备而去窃取别人的知识成果,来为自己冠以荣誉。
03
因此,可以说,你读过多少书,总会以另一种形式给你不一样的结果。所以该如何培养自己好的读书习惯呢?
我们不妨可以这样做。
1、先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拒绝阅读时,应该明白:我们并不是不爱读书,只不过我们只是不爱读自己不喜欢的书罢了。
就好比一本数学书和一本漫画书摆在我们面前供我们阅读,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会选择漫画书。
因为数学书枯燥,漫画书有趣。只有迎合自己口味的书籍,我们才能读下去。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去读一些没有营养的书,最重要的还是读一些有知识增量的书籍,与自己的兴趣契合,才能发挥读书的最大价值。
2、把你所读到的东西,所感悟到的东西记下来并输出。
很多时候,我们大多人读书只不过是看一遍,也仅仅是看一遍而已。
没有记忆,没有思考,读完一本书后感到大脑一片空白,然后继续读下一本书,给自己制造一个“我读了好多书”的假象。
实际上这样读书还不如不读,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自己也没学到什么东西。
正确读书的方式应该是边读边理解,边理解边记忆,边记忆边思考。
然后通过向外界输出的方式来检测自己对书本的掌握程度,等到别人能问什么,你就能回答什么的时候,你的读书行为也就有了它存在的意义。
3、懂得取舍,不要数量,重在质量。
有时候我们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本好书,我们究竟要不要一字不落的给读完?
答案是:没必要。
当然如果时间允许,你又非要读完不可也行。
可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很难把每一本自己买来的书都给通读一遍,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进行适当的取舍。
首先可以先翻到目录,找到自己感触最深,对自己帮助最大的那几个章节精读。
如果在某一部分读不懂了,那就从头来读,直到读懂为止,因为比较突出重要的也就是那几章,你完全可以多读几遍。
这样,你也就不会因为没有泛读而纠结没有把书读完了。
写在最后:“腹有诗书气自华”,选择读书,我们就很好的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这是一种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认清自己的方式,当你因为沉溺于读书而忘记时间时,最终你也会因为日积月累的沉淀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只为读书而买书,不为买书而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