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
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爱;
最好的爱,不是牵引,而是陪伴;
最好的陪伴,是关注,但不打扰!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作者是约翰·霍特(1923~1985),是教育领域的作家和重要人物,著有10本著作,包括《孩子是如何失败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永远不太晚》、《学而不倦》。他的作品被翻译成14种语言。《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它的姊妹篇《孩子是如何失败的》销售超过两百万册,影响了整整一代老师和家长。约翰·霍特对孩子思维的深刻见解受到越来越多的赞赏。我将从四个维度解读本书:
一、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
1、好奇心:如何运用和保持好奇心是学习的关键。书中举了个例子,一个小男孩看到篇潜水的文章,好奇人们为什么要潜水,于是要来很多潜水的书籍,结果男孩知道人们是为了寻找宝藏,紧接着又开始了解宝藏如何沉入海底的,又了解了古希腊历史,知道西方世界的起源。
好奇心是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
2、理解别人和表达自己。
3、证明自己,孩子们拥有强烈的自卑感和虚荣心。
只有充分调动起孩子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才是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教育应该围绕着孩子的处境和感受展开,教育者对孩子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通过分析儿童的处境会发现,传统的教育形式不仅不会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还会阻碍孩子的学习,让孩子的学习变得被动。所以,作为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和时间,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我们现在都知道,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仅效率很低,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归根结底,这种教育方式的根本问题在哪里?其实,这涉及到一个简单的逻辑,就是当我们学习一个东西的时候,到底是我们学会的,还是老师教会的呢?在作者看来,很明显只有当我们对一种知识充满好奇心的时候,才会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学习它,主动了解关于这种知识的一切,这才是我们自己学会的。所以,很多传统教育的错误认识就在于:教育者往往过于重视自己的教育方法,过于相信自己可以教会学生知识,却忽略了对于学习者来说最为重要的学习方法。那就是,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作为父母,只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二、学会观察我们的孩子
本书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观察无处不在。作者对孩子的观察细致入微,并伴有科学的追问与深刻思考。从作者的描述中,学会更科学地观察我们的孩子,更仔细地思考孩子们行为与情绪的意义。让我们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在生活中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与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我们的孩子,更加全面地认识我们的孩子,更近地理解我们的孩子,更欣赏、尊重、信任我们的孩子!
三、为什么说用成人的方式理解孩子是徒劳无益的。
其实这就像医生要了解自己的病人一样,知道病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医生才能够对症下药。而孩子们所面临的环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我们和孩子的交流当中,通常是站在一个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但在作者看来,只有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才能够充分地了解孩子。
比如说,当我们想教一个孩子下五子棋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棋子和棋盘是很熟悉的东西。我们知道黑色的棋子和白色的棋子分别属于对战的双方,知道五子棋的游戏规则,甚至拥有自己的战术和布局。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出现在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鲜事物,他不知道五子棋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把眼前的五子棋和其它事物切割开来,知道五子棋是一个独立的东西,然后,他还需要把棋子和棋盘的概念切割开来,把每一个棋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完成这些概念上的切割工作以后,孩子们要熟悉棋子的触感、重量和颜色。这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完成后,孩子们才有了五子棋的概念。也许你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个五子棋,孩子竟然需要这么复杂的一个认知过程。作者在书中解释说,在孩子的眼里,整个世界是一个整体,他分不清什么东西是独立的个体,什么东西是附属于别的东西的一个零件。这种认识世界的整体性,就是孩子们面临的一个处境。
四、阻碍孩子发展的一些错误做法:
1、强迫式教育,用暴力和恐吓强迫孩子去学习,会让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慢慢的把自己封闭起来,对外界失去好奇心。
2、隐性强迫教育,在作者看来很多家长喜欢不停的问孩子各种问题,比如指着小狗问:“这是什么”,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如果孩子回答错误,会让他们沮丧,如果每次都回答正确会让他们产生错觉,是为了大人高兴才学的,不是出于自己的好奇心。
3、别人的纠正起不到帮助作用,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记忆力就会变差。书中举了个例子,一个孩子本来记忆力很好,默写单词错误率很低,但是出错后教育者马上纠正,在之后的默写当中就会出现更多的错误。因为孩子默写时往往依靠第一直觉,但被纠正过几次,就会对自己的第一直觉产生怀疑心理,本来直觉是对的,因为怀疑自己而写出错误的答案。那应该如何解决呢?作者认为教育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孩子充满信心,当孩子写错一个单词,短时间可能不能发现,但是时间久了孩子自己会越来越别扭,意识到错误,会主动纠正错误。而且教育者第一时间纠正他,慢慢的会减弱孩子自我纠正能力,让孩子过于依赖别人的纠正。
最好别教育,学习靠自己,对错不重要,鼓励最重要。新时代的孩子高智商,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调动孩子的内驱力和主动性,让中国的教育越夯实。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尊重,被看见。让孩子早日成为优秀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