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不折邻,择邻而居!
我家的隔壁一直住着人家,可是我却没有邻居,对于邻居的印象一直留在过去,这二十年来已经没有邻居的概念,这些年辗转了几个城市,搬了几次家,一直住在商品房里,楼上楼下的人,只是眼熟的陌生人,见面根本连个招呼都可以省去的那种,偶尔帮忙开一下门之类的,也只是客气说一句:谢谢,下次碰见依然陌生人一般,擦肩而过。
有时候会很怀念过去,周围没有太多人,但是都认识,现在每天身边人来人往,却都是生人,有时候有一种一眼望出去一切与我无关的感觉。
在我的童年时代,有一个邻居,也许因为我们两家都是外乡人的缘故吧,相处的如同亲戚,我称那家的男主人为爷爷,因为他的年龄介于我的爷爷和我的爸爸之间,这个爷爷是一名教师,性情温和,奶奶也很温暖,他们的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大,下面有一个儿子,我叫姑姑和叔叔,最小的叔叔比我大7,8岁的样子。据大人们说:我小时候邻居的姑姑会和我自己的亲姑姑抢着抱我,为此还会争得面红耳赤,而我的学前阶段,是他们家的常客,我的记忆中一直保留着一些画面,画面里是我小时候在他们家的院子里玩耍的情景,很温暖很温馨。
遗憾的是,在我上小学时,邻居爷爷一家搬回老家,虽然那时还小,却记着他们走的时候告别是多么难过的事情,并且那份难过伴随我的生活很久,后来我家隔壁又有新的邻居,因为我中学开始基本出门上学,和新的邻居也少了交集,也就没有什么的深刻的记忆。
当我成家后,在大女儿两岁的时候,当时住在临街的店铺里,那时和隔壁的一家做收购的人家相处特别融洽,女儿成了他们家的座上宾,他们家吃什么好吃的,都会给女儿留位子,他们家当时是三个孩子,一个女孩,下面两个男孩,最小的也比女儿大好几岁,所以邻居妈妈的怀抱成了女儿的温馨港湾。而我也会在有事情的时候,很放心的把孩子托付他们照顾。
后来搬家,换城市居住,失去了这样的邻居。也从此我们就再也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邻居。但是每每提到邻居两个字,我的记忆中的美好感觉就会被唤醒,会重新体验曾经邻居带给我的温暖。
俗话说:百万买宅,千万买邻。不知道余生会不会有机会再遇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邻居?!让人情味可以穿越邻里之间的那堵钢筋水泥墙,让人与人可以多一些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