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异广博,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
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
作为地道的广东人,肯定觉得粤菜很合胃口。原来干工会的时候知道,在广东省内活动都不担心饮食口味的问题,只要一出省,就要犯愁。有一说一,其他省市的美食对于老广来说,还是要有个接受过程。
年轻人好说,贵州的酸汤、湖南的香辣、上海的甜咸都不在话下,靓仔靓妹吃得津津有味,年纪稍长的叔叔阿姨就会保守一点,往往眉头一皱,嘴巴一撇,放下筷子说:边有我哋西关的靓野好味。
也是,毕竟食在广州,味在西关。
想想也好久没去老城区逛逛了,不如去看看我这习惯了香辛酸辣刺激的舌头,还能不能接受传统的广府菜味道了。
粤菜一般包括广府菜、潮汕菜和客家菜,狭义的粤菜单指珠三角这边盛行的广府菜。
天气很热,早上还下着瓢泼大雨,当然这都阻挡不了寻找美食的脚步。
第一站,泮溪酒家,饮啖茶,吔个包。
广州人早茶是经典的一盅两件,“一盅”是泡茶的茶盅,“两件”就是随意的两笼点心。
坐下点了一盅红茶,嗯,香极了。
点心我们当然不会只点两件,毕竟广式点心品种相当丰富,据《中国饮食文化史》记载,到20世纪80年代,广式点心已达到4000种以上,这不是夸张,粤点的皮有30多种,馅料有40多种,排列组合,不断变化,几千种根本不在话下。
挑了几样传统常见的,以及看名字觉得自己爱吃的,也顾不上凑齐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和蛋挞)了。
豉油皇凤爪和香煎萝卜糕,系本人早茶必点的,属于传统广式点心,这里的味道在水平线
上。凤爪入味不黏糊,口感保留一点点弹牙,微微辣,主要是豉油的酱香;萝卜糕没有像别的地方放一些腊肉,用荤油煎香两边,中间软糯,保留萝卜的丝丝甜香,蘸点辣酱更好吃。
虾饺、肠粉、山楂叉烧包、流沙包、艇仔粥陆续上桌,那就咔咔一顿造。
总体来说,味道略淡,没有惊艳。这是可以理解的,传统能流传下来的味道就是这样淡淡的素雅感,讲究的就是你跟老祖宗吃到的是一样的味,而不是标新立异的刺激感。
第二站,永庆坊周边,边逛边吃边喝。
永庆坊算是广州老城区微改造比较成功的范例,保留了老广的味道精髓,各个门店要么守旧要么创新,各自突围各有精彩,整体给人的氛围很不错,周末是游人如织,拥挤热闹得很。
先到了顺记冰室,经营了90年的老字号,雪糕很出名,女生们想都不想就来了各色冰淇淋,欢呼雀跃了起来。
我现在对甜食一般般,来碗牛三星汤是正经。将刚刚好灼熟的牛心、牛肝和牛腰,加入面汤底,放上咸酸和韭菜,整个过程越快越好,所以哪怕最晚下单也是最快上桌。
四个字:酸鲜脆嫩。呼噜呼噜就整完一大碗,很是舒适,要是咸酸萝卜再酸点就更合我的口味了。
再到陈添记吃他的祖传爽鱼皮,一盒27元,价格比以前贵了,给的量也少了,但味道是没变。处理好的鲩鱼皮用冰镇达到爽脆的口感,凉拌青椒丝、葱姜丝、香菜段,加上炸花生和芝麻粒,淋上特制的酱油,夹起来放嘴里,嚼起来嘎叽嘎叽的口感很有意思。
还去了八珍煎饺、恩宁雪糕行,反正是一路逛一路吃。
第三站,文记壹心鸡,虽然不饿,但晚饭也要正式。
壹心鸡这家店的白切鸡是广式白切鸡的非遗传承,名声在外,还是米其林连续三年推荐,感觉值得一试。
晚市是下午5点后才能进去用餐,但要是打包拿走的话不受这个时间限制,所以门口一直都有人排着队。
进门服务员就招呼上二楼找位子坐,看了下环境和菜单,就是很典型的广州茶餐厅,推荐的菜式不少,但由于一整天都在逛吃逛吃,实在是不饿,为了避免浪费,就只点了三个菜:半只壹心鸡,秘制红枣骨,鸡杂炒菜心。
白切鸡看着不错,皮脆肉嫩骨见血,火候正好,蘸一下姜蒜蓉,口感适中,有鸡肉的清香味道,脂肪层很薄,味道略淡,还是老广们的味蕾更适应,换个重庆的舌头可能就要上红油蘸碟了。
秘制红枣骨就太甜啦,下面铺的是番薯段,加了红枣糖浆,排骨是软烂不柴,就是甜腻得过分了些,换在旧社会,这道菜肯定能吃出幸福感,但现在不缺糖的年代里,换成淡淡的桂花甜可能会更合适。
这顿饭反而鸡杂炒菜心最合口味,镬气足,菜心青翠欲滴,鸡杂搭配颜色味道都适宜,一下子就光盘了。
当然,西关这边各条街巷里面都还有宝藏美食,奈何肚子真的装不下了,一整天的逛吃逛吃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也接近尾声。
现在的物质相对丰富,交通便利,广州的美食早就汇集全世界各家之长。而在招数层出不穷的美味江湖中,广府味道从不讲杀出重围,要的是守正创新。
守的是坚持,创的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