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统计是数据模式的概要描述,用于描述来自于一个实验参与者或更经常是不同的几组参与者的数据。
心理学是如何使用描述统计来推导测量结论?
1、根据数据得到频次分布。
为了描述清楚各种数据的分布情况,使用频次分布来总结每类数据出现的频次。
步骤方法:1.把数据从高到低进行等级排序。2.把这些排列后的数据进行分类,组成一些数目更小的类别称为组距。3.构建频次分布表,由高到低列出组距并记录频次--落入每组的数量。
2、使用图形表示频次分布。
通常使用条形图观察不同类别的数量。
使用直方图观察不同类别的分布趋势。
3、得到代表性的集中趋势。
心理学家主要使用三种不同的集中趋势测量方法:众数,中数,平均数。
众数,一个比所有其他数值出现次数都要多的数值。最容易得出的集中趋势指标,但用处也最小。
中数,一个中央数值,将一组数据中高分的一半与低分的另一半区分开。中数不受极端数值影响,且始终处于数据分布的中间位置。
平均数,所有数据相加,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会受到数据分布中极端数据的影响。
4、再得到数据的离散性。
描述围绕在集中度量周围的分数分布情况。
离散性的量度有两种,全局和标准差。
全局,频次分布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差值。易于计算,只考虑极端数值。
标准差,所有数值与其平均数之间的平均差值。标准差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
5、最终判断不同变量的相关性。
判断某种度量上的分数与另一种度量上的分数之间的联系程度。(之前的文章提过,不详细说明)
越接近±1,相关性越强,越靠近0,相关性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