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被废掉过得人的心声,我深知那种想被沼泽吸住的感觉,你越是用力想出来,她越会让你陷的更深,让我感觉最难以忍受的是以下5种情况!
不愿踏出舒适区,希望尽快的获得快感:
如今的时代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也催生出了许多自媒体人、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用文字、视频、图片来获取你的注意力。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给你讲的知识都是浅显易懂的,有的甚至直接给你建议,让你立马去实践,就可以得到反馈。短期来看可会有有限的收获。但是长期来看,是没有效果的。因为,你用的使眼睛看,没有用脑思考,看到好的内容只会说:哇偶,写的好棒,简直就是在说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最终看了等于白看。跳过科学直奔建议,是没有用的。了解每个策略背后的原因才是有助实施的。——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你不愿踏出舒适区,去思考这个知识背后的隐知识,因为思考会痛苦,特别是那些让你不确定的,没有安全感的事物,大脑通常会逃避自己不熟悉陌生的东西(心理学上叫‘失调’),所以你会选择遗忘,来获得片刻的舒适。形成这种习惯后,你会和很多改变的机会擦肩而过,后半生和前半生一模一样,这不相当于,废了你半辈子吗?
忙个不停,结果却不好
每天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很满,或者杂乱无章,用忙碌来换取安心,结果是百事无成,低质量的。每天很早起床,总是忙个不停,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感觉一个上午一瞬间就过了,结果到头来发现许多事都没做好,有的事反而南辕北辙。这就印证了雷军说的一句话:用战术上的勤快,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穆来纳森在《稀缺》中提到:当一样事物越是稀缺时,就会对人的认知带宽产生干扰!认知带宽就是日常生活中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它就像我们电脑的中央处理器和手机运行内存,当同时运行的程序、软件过多时,就会出现卡顿或者死机的现象!毫无目的的忙碌,只是在欺骗自己。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精益的主要思维模式就是,把时间和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
看得多,不输出
输出的方式包、说、做。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你可以发表文章,和同一圈子的人,讨论学习,去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看看自己的朋友圈,转发的内容一长排,在转发时自己的感受、观点、启发都没加。这说明什么,你很容易被打动,但是想要输出,却有一定的困难!输出可以让自己更深度的挖掘知识,督促自己进行深度思考,将知识系统化,并建立起框架,然后内化变成自己的能力,使你的记忆更深刻。如果没有输出,你就要注意了,或许你只是在自己欺骗自己,自己感动自己!没有经过验证,没有成果,不足以证明你已经学会了什么!最终你会将你学到的东西逐渐遗忘,知识变为废料!
负面情绪
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烦躁、不安、嫉妒、生气等情绪统称为负面情绪,别人1、2天就学会的技能,你要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掌握---焦虑。昨天遇到感情问题,分手了---痛苦。写了一个策划方案,被老板无数次打回修改---烦躁......都是负面情绪的表达方式,当你陷入这样的情绪后,你的眼里就只有这些关键词了。昨天看了一个TED的演讲视频,叫为什么我们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里面清晰的阐述了一个观点,从积极情绪陷入负面情绪很容易,而从负面情绪到积极情绪很困难。比如,你写论文,写出来了,很兴奋,很欣慰、有所收获。但是老师说,狗屎,你立刻就一蹶不振,像嫣儿了的向日葵,忘了写完论文时的过程、和写出来时的喜悦。再比如,你开始新一天,一上班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你会一天都陷在郁闷、烦躁、抱怨的感觉里,甚至会让它影响到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并且一天都是这样,更本在意不到其他 闲情逸趣的事。
如果长时间这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会让人憋出“内伤”.长期恶处在负面情绪当中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害的。
拖延症
拖延症分为两种,第一种拖延症:这种拖延症属于轻度拖延症,他是在截止日期内进行拖延,比如说,你写85页的论文,或者写5个策划方案,为期2个月,第一个星期你会说,时间还早,等下个星期,第二个星期你会说时间还多,等下个星期,第三个星期你会说,先玩够,开个黑,吃个鸡,影响也不大......,不知不觉过去了6、7周,最后1周你会惊慌失措,我是谁、这两个月我干了什么,不过,你还是会在最后一个星期完成任务,但是只是完成,质量好不好,自己心里都没底!
第二种拖延:没有截止时间。比如学习一门技术,看父母,或者是任何今天不做对你明天没有影响的事情,导致你一直不去做。因为你认为它对你影响不大,所以他不容易被发现,很少被人议论。造成他的拖延时间会一直延迟下去,长时间得下定决心,但又无数次的拖延,会变成大部分抑郁和悔恨的根源,然后不知不觉中摧毁你!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是个废人,因为废人是不会觉得自己已经无药可救的。感觉得到疼说明你还活着!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