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第13个年头了,一路走来,有迷茫、有挫折,更有收获,现将我在教育教学上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学习优秀教师,特别是名师的先进经验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最快捷径之一。
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满怀热情投入到教学中,认真的备课、上课。当时经常浏览“新教育在线”,在上面学到一些上课的方法——比如,课程的基本流程:初读感知——品味赏析——拓展延伸;比如,问题设置有梯度,由易而难;比如,先读课文,画出你不懂的地方,这也是学生不懂的地方。尽管觉得自己掌握了好多上课的好方法,但在具体的备课、上课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备不出课,上课效果不理想。心情总是很失落,经常沉入谷底。
后来偶尔的一个机会,在网上看到了王君老师的课堂实录,十分惊艳。原来课也可以上得这么风生水起,学生竟然在课堂上的思维如此活跃。果断将她的教学设计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没想到上课效果特别好,开心极了。于是,见到好课就收藏,见到名师的课就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上。一段时间后,竟然发现摸到了一点好课的规律。比如:要设置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限制,也愿意回答问题。再比如:课堂的问题越少越好,教学流程越简单越好,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深入到一个问题当中去,不至于流于表面。有深度,有思考的课堂,学生才会喜欢。
模仿得多了,慢慢发现研究这些课堂实录,大有好处,收获颇丰。这些课堂实录都是名师们的智慧结晶,研究他们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如何突破重点等,都会让人受益匪浅。
二、阅读专业书籍,也是年轻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后来有幸拜读了余映潮老师的书,发现余老师很早就提出了课堂“主问题”的看法——“主问题在课文研读教学上表现出这样的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课堂活动上也表现出共同的特点:进学生进入到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课文研习过程中;在过程方面,形成一个持续较长时间教学板块的支撑力;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师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在教学节奏方面,具有让学生安静下来思考,形成动静有致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节力。”说的太好了,这正是我所感受到的,模模糊糊的,说不明白的东西。
随着不断地学习,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不懂的地方真是太多了,感觉自己至多是刚刚进入了语文教学的门,于是产生了深深的惶恐,担心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会没有收获。所以只能更加努力。由于一门心思教材钻研教材、备课的同时,我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准备后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埋下了隐患。
三、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是教育的根本。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脱离了学生的教学是很危险的。对学生的忽视,让我尝到了恶果。在我彷徨痛苦的时候,同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带班、教学第一步是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只有学生主动愿意学,才能有好的效果。”这时我突然想到了名师们在教学上的一些做法:王开东老师用“流动随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班里准备四个大本子,每个人轮流在本子上写随笔,下一个写的同学要为上一个同学的随笔做简单的点评,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每个同学都卖力地写;王君老师,用“班级播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实现了家校的沟通。老师,家长孩子目标一致了,那么工作起来就是事半功倍了。薛法根老师说,永远让孩子葆有写作的热情。他的做法是每次写完作文,从第二天开始,一定会读一个孩子的作文。孩子就会追着他,天天问自己写的怎么样?由此可见,名师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她们眼里有学生。他们在用尽自己的智慧去调动每一个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教育要有使命感,成长也会有动力,更快乐。
在语文湿地的一次活动中,我听了王开东老师的演讲。王老师的演讲很具有鼓动性,振奋人心。在最后王老师动情地说:“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命河流。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河流的唯一开拓者。教师的生命河流和学生的生命河流互相交织、补充、交错,成就彼此的波澜和壮阔,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听到此处,我热泪盈眶,我似乎明白了我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开辟自己的河流,让它波澜壮阔,奔流不息,这样才能影响学生这条河流,为学生的河流注入一股清泉。同时也让自己这条生命之河汇入更多来自学生的清泉,共同成就彼此的波澜和壮阔。——这确实是最好的教育
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老师,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