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为人生设立的目标与内在的深层自我毫无关联时,当我们戴着面具想努力成为他人时,我们就无法汲取到自我的力量。不可避免地,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有所缺失,于是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试图克服自身的弱点,或者为了没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自责或者怪罪别人。
当把生命看作一场迈向自己真实本质的旅程时,我们就能更加温和、更加实际地看待自身的局限性,并且能与它们和平共处。生命并没有要求我们成为异于自己内在的任何模样。我们可以试着少关注一些身边的人或环境的错误与缺失,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有什么是美好和有潜力的;我们能够用同理心和欣赏来代替评判。心理学家们也在讨论从填补缺失的范式转变到发挥优势,这种转变正逐渐在不同的领域内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从管理到教育,从心理学到医疗保健——一切都基于这样的前提:作为人类,我们并不是那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而是等待绽放的潜能。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