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幼儿园里的班长,我们更习惯性地称之为主班老师。
之所以叫“主班”,是想突出她对全班的主导作用~完整的主导!
我聊聊自己对主班的主导工作的几点认识,以 抛砖引玉之作用 激发出大家对此的更广泛地交流。
1. 对于班级环境的创造,相比于看得见的,主班老师更要重视无形的东西的塑造,来达到积极的平衡。
如,情绪氛围的阳光或阴郁,对于儿童和老师健康,会起到非凡的作用,对此,主班老师必须对自己及整体的情绪保持觉知!
很神奇的是,情绪虽然是自己的,但引起它变化的往往是别人!
主班老师要想主导好班级情绪氛围,需要透析 并 认同“人性之常态”:如,
天天在一起的同事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由于误会、分歧,产生矛盾是人生之常态,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能因此带来很多情绪干扰;
还有许多老师会因为儿童的表现而整天情绪不稳,尤其班里出现“表现不好”的孩子时,老师的情绪会有很大起伏。
可是今天,我给的建议是:对于学龄前儿童,“表现好”并非是最终的目标,如果你只能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感到满意,那么你永远会有压力!
所以,作为一个主班老师, 首要第一点就是必须对自己的情绪保持觉知,并尽快调整好,以此来带动全班的整体情绪氛围 趋向阳光!
2. 主班老师 要时刻警觉其他人对“园本课程”的理解。
其他人 包括:班里其他老师、家长,等等。
大家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呢?
3. 用“呼、吸有序”的节奏把控好一日流程。
这里需要重新理解“呼吸有序”、节奏,所代表的含义。
这里有一点,我觉得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对于一个新入园不久的孩子,尤其活泼好动的,班级稳定的节奏是最好的教育法宝,要给孩子足够的感知、体验、遵从班级活动节奏的转变过程(可能会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这样的转变是发自内在的、自发的,所以也是根本的、长久的。
同时,禁忌的一点是:切不可为了 维护班级秩序,而强行让新入园的、活泼好动的儿童,每个环节都“听话、乖乖的”,甚至为了规范某一两个孩子,使班级氛围表现的更像是“管管管”、“喊喊喊”、乱乱乱,你时刻要记住:不能让个别孩子的事情主导了班级整体氛围!
4. 要善于在发展中完善“班规”,以 及时给全体人员明确的方向。
这一点,要简单、鲜明,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
5. 民主集中制,仍然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