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拼”

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介草民,生活在和平的国度,却对国际大事尤为关切。你有没有发现这两个月世界真乱,俄罗斯和乌克兰,往日的兄弟般的两个国家今天却在火拼,打得不可开交。乌克兰说我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我要我国家的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我就要加入欧洲;俄罗斯说你是我和北约的战略缓冲,为了自己有足够的安全缓冲空间,你不能进入西方阵营,哪怕你中立也行。一言不合就开打,为了自己的利益彼此拼尽全力。

朋友的孩子去年考上了大学,朋友一脸愁容,细问才得知,孩子想到江浙沪去求学,可是再看看这里的学校面向安徽招收学生就那几人,报考的又很多,往年的分数都冲得很高,依照自己孩子的成绩在这些发达地区只能选择比较差一点的学校。再看看这些地区的孩子要上这样的学校,分数要少几十分。最终自己迫于无奈,只好给孩子选择了内地的一所学校。是啊,优势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优势 的就业机会就在发达地区,出生在北上广江浙沪的孩子要上这里的学校就有了天然优势,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一出生就挣了几十分,出生在人口大省的孩子,拿什么和人家拼。

去年的七月,南京的一位妈妈走入大家的视野,引得无数人的同情。事情起因是南京疫情,这位感染新冠的45岁妈妈流调轨迹官方给予曝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速刪

不难看出这位生活在南京的妈妈,每天要做的就是工作和接孩子去培训机构两件事。这位孩子是幸运地生活在大城市,父母虽是打工人,但是有能力供他们到昂贵的补习班去补习的,更幸运的是自己有父母常伴。大家都说这位妈妈可怜,但又有谁考虑过那些常年在外地打工,把自己孩子托付给他人的妈妈们。一次又一次地离家,为了生计奔波,夜深人静心酸时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唱出: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若能一世安稳,谁愿颠沛流离!谁又愿意替他们发声,谁又考虑过留守在家的孩子是否有人接送,是否有多余的钱来供他们去到补习班补习,谁来送他们去培训机构。陪伴和接送最基本的需求变成奢侈,父母同时打工人,自己依旧没法和别人去拼。

家里的花盆里种了一株豌豆苗,瘦瘦弱弱的,但最终还是伸出了茎蔓,我好心插了一根小棍,希望她沿着小棍向上生长。看着她匍匐在花盆上就用一段彩色的毛线把她捆绑在小棍上。过了几天,再去看她,她竟然毫不领情,把新生的茎蔓用力地伸向窗外。仔细看时发现她变了,原先细长的茎蔓变粗了,原先浅绿的颜色变成了深绿,一朵淡紫色的小花在风中摇曳。一棵豌豆苗为了阳光,为了能结出果实而拼尽全力。

国家在拼,拼发展,拼科技进步,拼文化兴盛,拼民族振兴。身为父母在拼,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朝六晚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自己的家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一株小苗为了能够获取阳光,有更好的收成,也在拼尽全力向着阳光生长。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拼一拼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