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穷民》分享后感想
今天秋彤同学分享了《饱食穷民》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对于女同胞来说会有更深的感触,我们一方面在兼顾家庭的同时,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创造一定的收入,来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在日渐忙碌的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偶尔就会迷失自己,内心深处也会发出这是否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感慨。
这本书是《日本世相》十二系列的第二部,第一部为《妻子们的思秋》,同样是以一个个鲜活的真实案例为背景,反应了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的民众真实生活写照。虽然作者斋藤茂男创作这部纪实文学作品的时间为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但时隔三十年后翻译成中文出版,但读起来丝毫没有距离感,甚至感觉和我国当下社会一些现状高度吻合,对经济效益的追逐,职场996,无性婚姻……那时的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全民为GDP的数字而疯狂的时代,正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经济阶段。而给我感受最大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很多人物质和精层出现了断层,没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也正因为精神层面的缺失,让大家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找不到安放内心的地方。而精神层面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的过程,这里面需要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有着自己人生清晰的目标和追求,我们的人生使命感是什么?我们给自己的人生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而这些的实现都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有人生导师,需要自己不断地探索与认知自己和世界。而自己所写的这些一直到今天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比如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是成为一个好妈妈?是成为一个产业运营领域的专家?但是总归好像哪里少了点什么?
秋彤和另一位美女朋友,都是在体制内凭着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做到了高层的位置,在我们外人眼里,她们已经取得了一般人达不到的成绩,但是她们对自己的现状并不就此满意,有时候还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看着其中一个美女朋友每天超负荷的工作量,一方面感慨中国社会的现状,在她们那个位置上根本不容许你有空档。那如果你说她们在那个位置上获得了别人不能岂及的东西,是值得的,那么对于 们这些老百姓来说,我们的忙碌又是为了什么?
相对于这两位美女,我更喜欢我们的群主大大,他一方面比我们大家都提前实现了财富自由,但是另一方面却不忘从各个层面来提升自己的心性,同时还懂得享受生活,热爱运动。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画面。我的一位企业家朋友,将毕生的精力都花在了事业上,没有什么业余时间,一门心思都在自己的工作上。这次出差,这个企业家朋友已经68岁,但是为了完成他事业中的一个宿愿,也是为了完成一个广西自治区高层领导请他来的心愿,他自己亲自出差。一个大大的公文包里装着各种文件,在机场等候的时间中都在审阅文件,处理工作。连走路都是快步行走,而我却远远落在后面。他见过的人与事我这一辈子都不能岂及,但是看着如此的状态,一方面更加敬佩企业家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另一方面却特别遗憾,人生的旅程中忘了沿途的风景。不过人生就是如此,正因为企业家朋友的全力付出,他的成就也是我们常人所不能岂及的,他对社会的贡献也不是我们常人所能做得到的。
几年前樊登觉得自己特别穷,所以就想搞明白,他到底为什么这么穷。看到有一本书,名字写得特别好,叫作《贫穷的本质》,他就买回来读了一下。结果读完了以后发现,这本书讲的人比他更穷。它所研究的对象,都是每天收入在0.99美元以下的这种家庭,所以他就把这本书放在了一边。结果在2019年,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竟然因为这本书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樊登赶紧把这本书翻出来,再读一遍。他发现,以前他的视野太窄了。他以前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边只想着他自己,他怎么能够富裕、怎么能够脱贫。但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有更多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需要我们去了解,怎么样让在最底层的这些贫穷的人口然后摆脱贫困的这个问题。我相信这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们正是因为有明确的人生使命,才能够在贫穷的条件下,坚持做长期的研究,我相信他们做这些事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获奖而去的,正因为他们内心的富足,才让这件事情得以做成。他们是将物质与精神很好地结合体。
这本书里所描绘都是病人,酒精依赖、借贷消费、计算机强迫症、进食呕吐症等,均属于一些心理疾病导致的某种无法自控的成瘾。这些问题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人力高强度工作量要求的生理反应,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这些极端的问题,但是随着环境造成精神压力的不断加大,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从中受损,无论是身心健康还是人际关系。社会宏观经济固然重要,可是为了这个目标不断牺牲和消耗自我未免太悲壮了一点,我们创造财富的目的不正是希望个体的生活能够更加幸福么。而关于幸福这个词,我们大家也学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精致的、物质的、哪怕是奢侈的生活都是好事儿,因为能拉动经济和解决就业。现在我们都说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人提倡有钱不花。但是在中国知识分子看来,这个局面可太矛盾了。
中国正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是淡泊寡欲、宁静和谐,鄙视物欲。到程朱理学甚至提出了要“存天理灭人欲”,你根本就不能追求物质生活。可是现在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变得极为丰富,充满了诱惑,那你怎么办呢?你的心态会失衡。
正统读书人看到人人都在买这买那人心不古,肯定会批评奢靡之风。可是另一方面,你也确实能看到物欲对民生的好处,官方有时候会下令禁止过分奢侈,然后怕影响就业又只能取消禁令。还有一方面是,读书人自己也有物欲。
诚如大大所说,我们需要物质财富,但是要有个度,同时要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层面,让我们的内心更加丰盈,更加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