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51
今天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五章 “习惯三 要事第一”
前两章分别谈了两个习惯,习惯一是积极主动,习惯二是以终为始,而第三个习惯与前两个有着紧密的习惯。习惯一强调的是,你可能通过选择的自由来创造和掌控自己的人生,习惯二则着重谈了人具有预设、超前感知的能力,为人生设定愿景和目标,那么第三个习惯,则意在将前面的习惯付诸实践。
一、要事第一的内涵
简单的说,要事第一,就是强调最重要的事情先做。这看似是陈词滥调,然而在具体实施时,却往往并不理想。一方面是,真正能够区分最重要的事情的人并不多;另一方面,想要做重要的事,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往往被无数的非重要的事务干扰和切割。
柯维认为,要事第一,就必须进行成功有效的自我管理,而这需要发挥独立意志——即做出决定和主动选择,并根据这些决定和选择采取具体行动的能力。海伦·凯勒就是一个发挥独立意志的典型的例子。如何没有自律、由内而外的掌控和坚毅的人格,很难想象海伦如何能够打破身体残疾的魔咒而打造卓越人生。
那么具体来说,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呢?
二、要求第一的行动——时间管理
要执行要事第一,从日常来说,就必然涉及到每年、每月、每周、每天的时间单位内的时间管理。而在相同时间内,如何处理好时间关系,则成就了普通人和高效能人士的分野。
柯维将视野拓宽,回顾了至今四代的时间管理观念的演变。分别是第一代以便条和备忘录为要的理论,第二代以行事历和日程表为主,第三代以优先顺序为标志,而第四代,则是最为完善、也最贴合实效的方式——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时间管理,而深刻地认识到,与其说管理时间,不如说个人管理。它强调,把重点放在维持产出和产能的平衡上(即上章提到的金蛋和鹅的关系)。
在比较四代时间管理的优劣同时,柯维着重分析了时间管理的要点:
1、别让琐事牵着鼻子走
2、勇于说“不”
柯维分析了第四代时间管理中四个象限分法——重要且紧急,重要且不紧急,不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对比了侧重不同象限的时间管理对应的效果。真正需要重点关注的,实际是第二象限——第二象限的事情,往往包括预防性措施、培育产能的活动、建立关系,明确新的发展机会、制定计划和休闲,这些往往涉及到长期目标,和未来的产能,但由于不紧急,而往往被忽略其重要性。
柯维分析,高效能人士有几个特质,他们总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第二象限事务(重要且不紧急)来减少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的事务数量;他们关注的是机会,而不是问题;他们思维方式的是预防型的,因此危机和紧急问题数量相对少。通过这种种措施,来提高个人时间管理的效率,和处事能力。
三、管理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阅读这一章,可能和以往读过的时间管理的观念没有什么“创新”,但是有一个核心理念,我深为赞同——与其说管理时间,不如说管理自己。无独有偶的是,李笑来在《和时间做朋友》一书中也如此洞悉道。当人关注的是如何管理时间时,很容易陷入到按部就班的机械操作和未完成的焦虑的永恒矛盾中,因此往往“被时间管理”。然而当人关注的是,如何管理自己时,就会把管理时间的本质抓住,落实到个人的价值观、愿景、目标、志向上,一切的时间管理的安排,优先顺序、要事取舍,都以个人的原则、长期目标为依据,这就是柯维所推崇的第四代时间管理概念的核心——“以原则为重心,配合个人对使命的认知,兼顾重要性与急迫性;强调产出与产能齐头并进,着重第二象限事务的完成”。
四、和高效能人士一样,杀死繁忙
今天在路上听东吴同学会的一期“杀死繁忙”,恰恰也涉及到了时间管理的讨论。吴伯凡老师和梁冬老师讨论,当下现代人,最可怕的是“妄念”,而这种妄念,往往并不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最核心的目标,而是随波逐流的产物。由于想要漂亮的数据、虚荣的外表、可资炫耀的资本,人往往在种种事务的追逐当中失去对自我的管理。
最震撼的是,股神芭菲特每天花五小时阅读写作、比尔盖茨年阅读量也在百本以上并亲自写直到要义的书评。作为普通人,第一反应就是反问,怎么可能做到?当然他们的方法,也许恰恰验证了柯维的分析和技巧,如适当授权、精要取舍等等。但是,如果明白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管理自己——包括自己的目标、愿景,并将一切安排紧紧围绕着它,而不是深陷非重要的80%时,我们也能获得高效能的人生。
用《精要主义》的说法,反问自己,什么才是我自己认为重要的20%?
这样看来,我还得重新审视今年来日程本上四象限的分法,是否真正的合理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