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自蛮荒时代始,就喜欢团圆。
读《北京法源寺》开了点头儿,印象深的还是对国人养生重死的描写,那乌压压一片西行路上,人人都被风霜熏染的疲惫不堪,虽衣衫褴褛,步履维艰,但背上乌漆的棺材却牢牢的缚在背上,杀进肩里。那背着的棺材值的考究一番,它是家,除了几亩薄田瓦舍外真正的家。它安栖着的是此生照看不周的灵魂。地狱也好,天堂也罢,这几十年风雨兼程,奔头也就是断气后的这一场大睡。这实则是人的一种垂着头丧着气的自我安慰,是麻醉自己踏实挨刀刮的慢性药。生活苦哉悲哉,自然要寄托希望于死后了。
然死了一了百了,偏要搞出些仪式,恨不得惊天动地,我思索这丧事有三益,一来吓唬鬼,为黄泉路开道;二来敲扰活着的人,看看老爷的阔气;三来让子孙挣个孝名。
这些自是题外话了。但足见国人家族观念之深重。国家二字,这国既是由千万家组成,相较于国外,中国的家的概念可谓十分之凝重和复杂。在小农经济之初,一家一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耕种面积提高,相对应劳动力应该配套,人口的扩大意味着一个家族规模的扩充。我不太懂家族内部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但它们的最终发展往往是畸形的,各自为营,在家和家之上就是国,而忽略了中间社会的这一概念。
外国也有浓厚的家族观念,比如影视剧里经典的“柯里昂家族”,中国也有典型的家族,四世同堂里的祁老太爷家族,这一对比会发现两个家族背后体现着的两种文化,一个是西方开放式的,注重精神的;一种是东方内敛式的,注重物质的。深刻探讨起来还有许多,说来惭愧,笔者只看过《教父》却未曾一览《四世同堂》,不好深入对比。
就目前看来国人的传统的大家族观念已经削弱很多了。以至于再往后,我们或许会对柯里昂家族颇有感触,而对四世同堂则如满清遗下的蓝官服一样被搁置,被隔离,被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