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享受孤独的人,才能读懂这本书 | 梭罗 《瓦尔登湖》:“世外桃源里思考与孤独和解”


懂得享受孤独的人,才能读懂这本书梭罗《瓦尔登湖》:“世外桃源里思考与孤独和解”_腾讯视频

你是否曾想过,如果有一天你能放下繁琐的生活,远离都市喧嚣,来到一个宁静的湖畔,你会发现什么样的自己?

你有没有想过去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会让我们快乐一些吗?

读了这本书,你也许会明白,人们想回归田园生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才能在田园生活中找到快乐?

大马哈鱼有一种集体返乡的迁徙行为。它们洄游几千公里,一路上消耗掉所有在大洋里积累起来的脂肪,甚至需要把肌肉纤维转换为能量,来支撑自己游回故乡。而人们似乎也有这种大马哈鱼洄游的情节。


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会怀念我们小时候生长的那个地方,我们会怀念我们的童年,我们会怀念最初我们出发的那个地方。人越大真的越没有机会去享受一些本真的东西,从前的落日余晖贯穿了整个记忆,如今却再也见不到也感受不到了。所以,我们甚至会想着逃离都市生活,回归到恬静的田园生活。

但,回归田园生活真的会让我们快乐吗?我们所想要的回归究竟是要找回什么?我们又如何能在物质的追求和精神的富足之间找到平衡?

让我们透过故事主人公梭罗的眼睛,去感受这场关于人性、生活意义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考旅程。


【感知自然】

1845年3月,梭罗拿着一把斧子走进湖边的森林,他砍下几棵树,在湖边盖了一个小房子,这个房子不到15平米,梭罗在这个房子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他开荒种田,并把自己这两年多生活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记录下来,最终诞生了这本著名的《瓦尔登湖》。《瓦尔登湖》被誉为“塑造人生的首选经典著作”,并被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

为什么《瓦尔登湖》如此的受欢迎呢?

有人这样总结:人们总是梦想着有一处世外桃源,远离尘嚣,但好像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而在我们的灵魂和基因深处,有这样一泓水湾,大自然原始的气息萦绕其间。

这些年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总感觉生活过的太匆忙了,想试图让自己慢一点。这也是有些探险类的真人秀节目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我们想看一看人们在大自然中真实的生活状态。美国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叫荒野独居,把一群人分别独自放在荒野中,只给他们一些生存的必需品,坚持到最后的一个人可以获得100万美金。而这些人要么中途被孤独打败,要么被饥饿打败。其实,这类节目并不是引导大家真的去过这样的生活,只是在讨论城市生活和田园生活的差异。城市的生活带给我们的一些苦恼、困惑、压力,解决这些困惑的途径每个人都不太一样。

《瓦尔登湖》在写法上就是一个随笔式的散文或者是杂文,记录了梭罗两年多独居生活的日常和感受。这本书是一八四几年写成的。当时美国的南北战争还没开始,欧洲的工业革命刚刚传到了美洲。大家逐渐在放弃传统的劳作模式,美国的经济也正在飞速的发展。社会追求效率,追求工业化。人们追求努力奋斗,追求富裕的生活。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上升期,整个社会向着工业文明大步前进,大量的移民涌入,每个人都怀揣着一夜暴富的发财梦,一片“欣欣向荣”。而梭罗与大部分人的追求恰恰相反,甚至他在某些程度上对这些是有些排斥的,所以他的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并不被人们所认可。在梭罗去世很久以后,随着人们在物质生活层面追求了太久以后逐渐感到困惑和迷茫,才发现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里描述的另一种生活。

瓦尔登湖不是一部教人们避世和脱离文明社会的书。尽管梭罗的小房子离家才3公里,尽管有时他会去镇上补充给养,但这更像现代人们的独居生活。用梭罗自己的话说,他在瓦尔登湖边建起来的是一个郊外的属于自己的小小避难所。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完全照搬作者在书中提到的生活方式,但是它提出的生活理念很值得我们去反思。走进梭罗的小小世界,我们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雾霭。它会让我们感受到直抵心灵深处的平静和淡然。


最极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瓦尔登湖》开头第一篇叫【经济】,讲的是我们能不能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这就像今天有很多人都在讨论的,我们拥有多少财富才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梭罗早在170多年前就替所有人做过了这样的社会实验,并且记录下来所有的花费。我们来看看梭罗的花销。

根据梭罗的估算,在瓦尔登湖建房子和头八个月的开销是60多美元,他种农作物的收入是40多美元。当时在马萨诸塞州,一个农夫的年收入在120美元到140美元之间。也就是说,他比一个农夫的收入还要低很多,他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不可能是富足的。而梭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富有?

按照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观点,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有,要看他能在多大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但梭罗认为,这样一来,人生就是在获取与享受、生产与消耗之间无限的循环。他说,一个人的富足程度,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不需要依赖这些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多余的财富只是用来购买可有可无的多余的东西,灵魂的必需品都不需要金钱来购买。他说:“当一个人已经得到了温暖之后,其实他已经不需要更多相同种类的热,更多更丰富的食品,或者更大更豪华的宅邸,或者更精致更多样的衣服等。否则,每个人是在锻造一副束缚自己的黄金镣铐。”

梭罗来到湖边生活两年的动机,也大多源于此:把一切不属于生命核心内容的东西剔除干净,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

瓦尔登湖如何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呢?看看梭罗对瓦尔登湖的描述:一条狭窄的小路通向湖边,野鸽子三三两两地从我面前飞过,或者不安地栖息在我房子后面的白松树枝上,它们跳跃着,一只鱼鹰在玻璃般的湖面啄出一个漩涡,叼起一条鱼;一只水貂从我门前的沼泽里偷偷蹿出,他形容自己的小屋“没有大门,没有前院,也没有通向文明的路径。”他在这里劳作,坐在小屋里听鸟叫虫鸣,享受大雨滂沱的夜晚,聆听雨声。梭罗将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描绘的津津有味,哪怕是面对没有丰收的豆子,他也没有半点伤心。“这些豆子还有别的收成,难道它们不是有一部分喂了土拨鼠吗?”这是梭罗种豆子的体会。这个心境和庄子的《齐物论》如出一辙,他说:“我们怎么会有坏收成呢?难道我不能同时为丰富的野草感到欣喜吗?因为它们的种子便是鸟儿的粮仓。”

梭罗为什么种地种得如此开心?因为他连种出草都很高兴,因为草籽还能喂鸟。但一旦我们变得功利心太重,就会觉得豆子还应该更好,这时候就不再是一个纯然的有平常心的农夫了。

【重塑自我】

生活究竟在何处呢?

梭罗告诉我们:“生活其实不在于拥有,而在于我们的体验。”

梭罗希望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是“惦念改变此时此刻,并且踏线而行”记住过去与未来的交叉点,就是当下这个时候,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对此刻的感受。其次,“是寻找猎犬、马和斑鸠”。这句话很多人看不懂,其实是来自《孟子》:“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有的人鸡犬丢了,都知道赶紧把它找回来。本心丢了的时候,却不知道去寻求回来。所以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所以梭罗说要寻找猎狗、马和斑鸠,实际上指的是寻找自己丢在外面的那颗本心。

梭罗特别喜欢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这些思想家的经典观点。梭罗每天早上都要去湖中沐浴,他很自然地引用了一句话:“据说,成汤王的浴盆上刻着这样的字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出自《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汤就是成汤,“盘铭”就是他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沐浴之后,人也焕然一新,就像美丽的清晨。梭罗并不懂中文,他的这些引文都是自己从法语翻译过来的。

如何远离自己的野性?

梭罗也想过吃更好的食物,他在见了一只土拨鼠后,突然有了一种冲动:他想把土拨鼠抓起来剥了皮生吃。但很快他反思了自己,他发现自己身上的两种本能:一种是精神生活的本能,一种是原始的动物野性的本能。在野性和神性之间,梭罗更多的选择了神性。他说:“身体和精神应当同时端坐在同一张餐桌上。适量吃一些水果,不必为我们的胃口感到羞愧;但如果你给盘子多加了一份不太需要的食物,它可能就会毒害你。”这里,梭罗引用了孟子的一段话:“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意思是:人跟动物的区别并不大,一般人抛弃它,而君子就是要珍惜这点差别。

给人生凿出一个缝隙。

梭罗说,要用凿子在生活当中凿出一个缝隙。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看到:生活未必要像千百代人一样去过,你可以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不一定非要按照世俗的惯性来生活,从一个圆心当中能够画出多少个不同的半径,人们就有多少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他说他写《瓦尔登湖》的目的是希望“人们都能够成为自己的哥伦布,去发现自己内心的新大陆。”

每个人都是一个王国的君主,在这个王国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尚未探索的峡谷入口,有些人倾尽半生都在寻找它,探索它。梭罗在书中有一句名言:大多数人都是在平静的绝望中度过一生,所谓“听天由命”就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绝望。人们之所以要消遣,要娱乐,就是要掩盖自己的绝望。梭罗还说了一句话:“为什么你们看起来走得很快,实际上却慢得要死?”

如今的生活节奏看起来是越来越快了。从梭罗那个年代冒着黑烟的火车,发展到今天的高铁飞机,生活的脚步真的是变得越来越快了,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的内心成长也越来越快了吗?还是止步不前了?这是梭罗的反思。

离开瓦尔登湖。

在这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后,梭罗离开了瓦尔登湖。客观的原因是,他的挚友兼导师爱默生(美国著名的思想家)需要长时间外出巡讲,委托梭罗代为照顾家人。主观上,梭罗这样写自己离开瓦尔登湖的原因:“我离开树林和我进入树林一样,都有着充分的理由。我有好几种生活要过,无法为哪一种花费更多的时间。”他要做的是一直探索自己的内心,不会只过一种固定的生活,他的脚步也永不会停止。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结语写道:“不管你的生活多么卑微,都要投身其中好好过你的生活。不要逃避它,也不要咒骂它。人在富豪之日便是赤贫之时,挑剔的人在天堂也会吹毛求疵。”书的最后一句话是:“如果亮光亮得让我们睁不开眼睛,对我们来说就等于黑暗。唯有我们觉醒之际,黎明才会真正到来。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晨星。”

回归田园生活会让我们快乐吗?

满足基本需要的食物,一个庇护自己的山洞作为住所,简陋的衣服用来防寒,一些燃料对抗野兽,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时间里就是这样生活过来的。当然,我们的祖先并没有觉得这些东西让他们得到了满足。于是,他们朝着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性前进。可以肯定的是,人不仅仅是追求生存下去这么简单的目标,人活着不仅仅是生命延续下去这么基础的事情。如果让我们的生活回到像我们的祖先一样那么极简的状态,那其实在某些程度上是在讨论文明倒退的问题。精神富足的一种状态并不代表我们一定要过极简的生活。读书获取知识也不是获得精神富足的唯一方式。有些人他即使一个字不认识,但他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很富有。它不是一定要非常极简或非常富有,更像是一种逍遥的生活态度。现实中过极简的生活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经历繁华后的回归,还有一种是从来没有从贫苦生活走出去的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从没有走出贫穷的人,他会深刻感受到生活的苦难。而历经繁华回归的人,他更有可能让自己享受这种简单世界的自由生活。

而梭罗的独居生活更像是经历繁华后的回归。他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并重塑自我,他享受这份孤独。这本书详细记录了梭罗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梭罗想表达的生活方式并不是说一定要物质极其匮乏,生存环境要极度恶劣。他也并不是在玩那种荒野求生的游戏。他既没有选择在蛮荒的阿拉斯加生存,也没有选择在极寒的极地生存。瓦尔登湖的景色还是非常的宜人的。食物也不是很匮乏,可以吃到的野生小动物也很多。所以,他的生存模式也并没有到非常严酷的程度。梭罗传递的更像是一种更接近自然,把欲望放到相对小,把节奏放到相对慢,但又不是纯粹享乐主义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不是为了对抗社会文明的发展,而是为了思考适合自己生活的最舒适最快乐的方式。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物质的文明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来自人们为了让自己生活更舒适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带来了人们不懈的探索,如何让自己工作更加轻松?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健康?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会不自觉的掉进一些陷阱里面。有些人为了财富,为了物质,费尽心思,牺牲掉了健康,牺牲掉了作为人的一些基本准则,反而让自己过得并不快乐,那就适得其反了。就像《小王子》里,小王子在一个行星上遇到的醉汉。这个醉汉喝酒是为了忘记,忘记什么呢?忘记喝酒的耻辱。

人就是这样,走着走着,就忘了本心,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那么,如果我们留在原点,留在我们曾经出生的地方,我们不再出发,我们会快乐吗?出发是有它的意义的。就像旅行一样,一个人离开家乡,离开父母为我们搭建的舒适圈,去开启人生新的旅程,有一种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和求知。就像《小王子》里的小王子心中有困惑,他选择出走,旅途中逐渐成长,才最终明白爱和责任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我们真的仅仅是为了简单的生活,那我们完全可以呆在老家的小小的世界中简简单单的过完这一生。这就像有一个小故事里说的,有一个有钱的富人和一个渔夫坐在一起钓鱼,富人告诉渔夫他可以如何利用自己的技能扩大产业,如何开始做生意,最后就可以成为一个富翁,然后来到海边享受这种钓鱼的生活。渔夫反问道:“我现在不就是在海边享受生活吗?”听上去,渔夫的回答很有智慧。但事实上,渔夫未必真的懂得享受他钓鱼的生活,他也未必真很享受他现在的生活。现实中,渔夫钓鱼通常是为了生活才钓鱼,他可能没有那些心思去享受钓鱼的过程。而富人更像是在享受钓鱼这种恬静悠然的过程。富人之所以可以这样,是因为他追求财富的过程更像是一个求知和探索的过程。因为他经历了太多,看到了太多,所以他更明白简单生活的意义,更明白返璞归真的价值所在。

生命的存在不只是为了对抗死亡这么简单。生命更像是一个旅程,这个旅程中我们为某个热爱的事业付出过热情,我们努力过,我们为爱的人或事付出过,这样的旅程才会让我们的精神更富足。我们可以把瓦尔登湖当做一种生活态度的讨论,让我们在忙碌之余来思考一种不那么疲于奔命的生活方式。我们想要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大多都是以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作为参照物的。都市的喧嚣生活让我们觉得背离了我们的本意,它不是我们出发时想象的样子。当有些人发现自己驾驭不了这样的生活,驾驭不了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便想到了回归。但这种回归,多少有一点选择回避的意味在里面。一些人即使真的逃离了大都市,回归那种慢生活的节奏,也并不一定就真会觉得开心。就像有些从大城市移民到一些欧美国家的人,他们住得久了又会开始怀念大城市的生活,感觉新的生活方式会有些无聊。

梭罗在书中也说,他在自己的小木屋发现,一年里只要工作6个星期就行了,这些就足够支付他所有的开支了。那剩下的时间干嘛呢?梭罗用它来读书思考,他想把自己的时间利用起来。梭罗说,那些食物已经够他生存所需了。至于生活里其他的享受,其实不是他的必需品。

必需品的标准在哪里呢?

其实还是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尝试并找到自己当下最理想的人生,但也大可不必一定按照他的方式生活。人有时候走的太急了、太累了,确实会想歇一歇,总疑惑自己怎么把生活过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每天不是在工作,就是在赶往工作的路上。人与人之间好像有一层无形的屏障,想要用心和人沟通一下,却发现真正信任的人屈指和数。在城市这种快节奏下生活,工作成了习惯,遇到他人充满戒备成了习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性的工作下,人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于是,人们就会开始思考,这样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自己的生活到底要走向哪里才没有背离最初的意愿?

电影云上的日子里面有这样一段台词:一个人走的太着急了,把自己的灵魂落在自己的身后。有时候是不是也要停下来歇一歇,等一等自己的灵魂。我想,这才是瓦尔登湖这本书想要真正传达给我们的思想。梭罗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本能,就是想过一种更高级的生活。但这种生活不一定就是田园的独居生活。梭罗也在书中说:“一个人只要充满自信的朝着他梦想指引的方向前进,努力去过他心中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他会把某些事情抛诸脑后,越过一道看不见的界限,在他周围与内心深处会确立一些新的、人人懂得的更加自由的法规来。他的生活越是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显得越简单。孤独将不成其为孤独,贫困将不成其为贫困,懦弱也将不成其为懦弱。如果你造了空中楼阁,你是不会徒劳的;楼阁本该造在空中。现在已是给它们打下基础的时候了。”

人活着还是要回归当下,回到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上,回到城市与人的关系上。如今经济迅猛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社会越发内卷。蓬勃发展的工业和商业,造成了社会大众普遍流行的拜金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同时,也刺激着我们对财富和金钱的无限制追逐,我们都在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整日忙碌着。聚敛财富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唯一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不顾一切。我们疯狂、贪婪、过度的索取、霸占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垦荒地的同时,大面积的森林也随之消失,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变得岌岌可危。

都市带着我们在渐渐的的远离大自然。它在重新打磨现代人,重新塑造人的生活方式。人与城市的相处方式有没有改进的空间呢?人的幸福感到底是靠什么来获得呢?一些人想着去海边、去山里面接触大自然,但同时他们可能又害怕离开人群,害怕孤独。如何才在大自然和人群中找到平衡才是关键。即使是梭罗,在瓦尔登湖他也是有邻居的。虽然大多时候,他的邻居可能是一些小动物。

我们到底要找寻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我们努力工作,可能大多都是为了达到一种时间和空间的自由。既可以在自然的静谧里享受本真,也可以在都市的喧闹里游刃有余。所谓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大部分时候,我们想要的更可能是城市生活和田园生活的平衡,物质丰富和精神富足之间的平衡。

梭罗在书中说:“让我们建造高尚的居民区,而不是去当贵族。”梭罗在湖边读书种地,实际上是在“自我完善”,是在进行“个体教育”。所谓“个体教育”,是一个德国的概念,通俗的说,就是雕琢深处的自我,这种自我教育的理念是内向性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节制中做到自我完善,那我们的内心就能找到栖息的“高尚的居民区”。瓦尔登湖只是梭罗自我“个体教育”的一部分。可以说,梭罗的一生就是在雕琢自我,在进行个体教育,其教育手段是:读书、旅行、看风景、在大自然中沉思。

书中表达的田园生活真的是你我所向往的吗?

与其说我们想回归田园生活,不如说我们是在找寻让我们的内心栖息的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这一路风尘仆仆,愿你我终有归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386评论 6 47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93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851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953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971评论 5 36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84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12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14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744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5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79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8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7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4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9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