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多年未联系的同学很多时候是一种陌生的存在。偶然碰面,插科打诨聊几句,已经是极限。而这,也只是为了让彼此不那么尴尬。但是,很多人却并没有分清这种浅淡的同学情谊和朋友之间的差别。理所当然的问问题、不过大脑的提出请求,这都是一种缺乏分寸感的表现,只会让彼此越来越陌生。
首先,想谈一下我对分寸感的理解。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知识水平以及人生经验的差异都会导致我们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见解。在我看来,分寸感即与人交往时退让有度的一种行为表现。掌握好分寸感,能使自己和他人在人际关系中感到舒服而亲切。然而,生活中并非所有人都具有分寸感。就身边的情况来看,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存在着分寸感的缺失,但其实再亲密的人,我们也需要把握好交往的“度”。那么,如果彼此之间只存在浅淡的同学关系,我们就更需要把握好交往的分寸感。
同学,总是一个让人莫名亲切的词。然而,在今天的校园生活中,班级很容易被分化为若干个小团体,团体中的人是朋友,团体外班级中的是同学,甚至一个学校也可以称之为同学。这种心理意识以及交往疏密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同学之情在我们的心中并没有很重要。初中、高中、大学,每个阶段的过渡也意味着选择与分别,不同的选择导致我们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产生不同的世界观及人生观。但是,我始终认为,不管我们走上什么道路,从事什么职业,分寸感是每个人都不应缺失的一种品质,尤其是多年未见的同学之间。
1
前几天偶然收到小a的微信好友申请,鉴于是初中同学,虽然没有过多交集,我仍然同意了。之后,小a每天微信找我聊天,甚至在我没有及时回复时给我打视频电话。在这几天里,鉴于同学情谊,我最初会回复,但后来每天事情比较多、加之和小a确实没有什么可聊,所以不再怎么回复微信。
可能我的做法也存在不妥之处,但是他打视频电话这件事还是很让人无奈,作为六七年没有联系过的同学,我实在不认为通过两天的微信交流就可以到达视频通话的程度。这件事,当时让我对他的印象一落千丈,觉得他这样做实在是毫无分寸感可言。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待这种问题,但是对于我来说,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做什么事真的很重要。在我们没有那么熟的时候,不要搞得我们一见如故,这也是对彼此的尊重;不要给双方的交往带来太大的压力,这才是一种礼貌。
2
前不久,多年未联系的同学小b,忽然联系让帮忙做调研报告。为什么呢?因为自己不会做?因为我有时间?所以就应该熬夜帮你?大四的档口,其实大多数人在完成了自己的论文后就再无心思操心有关调研报告之类的东西,而我也不例外。我们都心照不宣的觉得至少应该好好休息几天了。所以,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对方能心安理得的说出那样的话?提出那样的请求?在我看来,但凡在提要求之前多为对方想想,可能这样的要求就羞于开口。很多时候,我们不要一张口就是对别人提要求,多反思自己,多体谅他人,真的是太重要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古人智慧,理解容易,行动困难。
3
就我看来,工资是一个人的隐私。我除了会主动把自己的具体工资告诉父母,其他人保持闭口不言的原则或者说约数。但是,从工作定下来以后,太多的人遇到你,张口就来“工作签哪里了?工资多少?”在关系不到位时,我通常回答约数,然而就是有人问“具体多少”,打破沙锅问到底。通常这个时候,我特想给对方一个白眼。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且关系不够亲密,平时毫无联系,加完微信就问工资多少,你的为人处世的能力简直让我大开眼界。我想说,在我们的关系还没有那么亲密的时候,请别追问工资具体是多少,其他有关隐私的问题也一样。
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没有分寸感的人,真的很不讨喜。
同学?对不起,我们不熟。这是我对于这类同学一概的态度,真的很好奇大家都是怎么处理这类事情的呢?
生活中这种人可能是少数,但就是有些人能够让你不吐不快、难以忍受。
希望我们都做一个有分寸感的人,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文:石木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