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谈起高中同学,究其缘由还是昨晚晏凯突然问了我一句:琪琪做哪个方向了?
很显然,他以为我在某个大学读研呢。
当我说告诉他我已经转行的时候,他也没有特别惊讶,而是笑着说:你这么早就脱离苦海了,真是恭喜
我也就附和着回答:是啊。我一直相信,没有最好的路,只有更适合自己的路,这么说他恭喜我也是不无道理了,也许我也该恭喜一下他保研成功。
他继续补充到:上海还有谁呢
“高中同学?”
他说:对啊
“好像没人了,在我印象中北京深圳武汉有很多,上海却只有我一个”
他也感慨起来:武汉和深圳确实多
我继续说道:江苏我知道有小威在南大,此外本科同济的张涵不知道现在在哪儿读研
他告诉我:张涵保研清华
我顿时吃了一惊:没想到已经去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院校。悉数祁卫北大,张涵清华,我们班还有没有清华北大的呢,我继续追问到
他表示应该没有了吧,但是出国的也不少,比如程敏
我没继续问,我猜测的话,她家庭条件不够支付她出国,再加上以前从她的朋友圈得知她在厦门大学是一个自带传说的学姐,看来是拿到那仅有的公费出国了,这得是多么优秀啊!而且自费出国的话,晏凯也不会如此羡慕的样子。
我在脑海里补充回忆了一番正在读研的故人:北京有祁卫北大,张涵清华,华成超北航,曹兴北航,樊越北师。武汉有徐砚田地大,绕豪地大等 江苏有小威南大华臣南航。
而在深圳工作的有王雪,何鹏,彭抢,王祥,宋春风等人。
一想到这些曾经在高中一起讨论数学问题、一起背诵古文、一起做理综试卷、以及一起周末看电影的同学,禁不住感慨时光过得太快,来不及多思考,我们已经大学毕业,工作、读研、出国,以及从朋友圈中看到仅有的几人结婚了。
想到去了北大的祁卫,曾是我最好的舍友,整个高中三年所有考试他都和我差不多的成绩,我们每个科目也是十分相近,我一直觉得他就像我亲兄弟,记得有些晚上我们宿舍一起用他的手机看一部从学校机房下载的电影。高考后,我们也都进了一所211院校,他是华师,我是苏大,连专业都很类似,我学生物,他学物理,现在的我回想当初的这个事实也是诧异我们竟然都选了这般基础学科。大学,对于不同的人意义也是不同的,他除了爱打篮球就是一个公认的物理学霸,我不擅长篮球,但是十分热衷羽毛球,喜欢桌游,但是不喜欢进实验室做试验,大二时建俱乐部,当班长,当教练,也有跷课通宵等等。大学毕业了,他保送清华,我大四一年被困在学校实验室做自己以后永远都不会接触的细胞实验。
于是在2015年6月23日学位授予仪式结束后的第二天我就奔赴上海开始了没有明确方向的面试,2015年我面试了8家公司,其中5家互联网相关(网络编辑,项目助理,产品助理,电商运营助理,app运营助理),两家猎头(大瀚和Standard Codes),一家制造业外企,我一方面感叹自己大学专业、大四导师、自己蹉跎打游戏这些让我感到不幸的事情,一方面就感谢自己大学当班长、建立俱乐部、当教练、做演讲、认识很多很好的朋友、面试这么多公司这些让我感到些许安慰和希望,最终我进入了现在这家自己很满意的外企,如愿以偿,实现了曾经对前女友说过的自己的愿景:外部条件是平台和职位有可预见的发展空间,内部条件是自身要永远保持积极主动的行为方式,能抗压能吃苦。
在找到这份工作以前我迷茫了很长时间,一想到要毕业了而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似乎还没有掌握任何可以证明自己的技巧或者能力,为了证明自己善于考试,我去考了公务员,最后在面试环节惨淡收场。
如今,我已经上班有快4月了,很开心,很满足,慢慢适应了一个人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