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星(满分五星)
本书虽然以厘清人们对无神论者的误解(西方世界)和论证无神论的合理性为立足点,但是拿来当做对人生的思考也是很好的辅导,特别是其中对人生意义的谈论,帮助我剥开了虚无主义的迷雾。
全书主要“论证”了无神论的基础,无神论为什么不是一种信仰,以及无神论者人生意义的可能立足点。无神论并不是有神论的反面,只是在这个有神论占多数的世界里,它因为不同而被冠上了这个名字,无神论对神的谈论更多的是漠视,它关心的是世界的现实,是人生的边界,是不需要信念支撑的真实状况。
可以说本书很好的讲清了无神论的立足点,但是其中的论证还是得打上引号,因为作者更多使用的是谈论和比喻,这让其中的很多论述有些不够严谨,但不妨碍它为这么一个不以信念或信仰为基础的群体讲明了自身存在的可行性的价值。
以下是我的解读。
一、什么是无神论以及对无神论的误解。
因为“无”与“神论”这个名字组合的否定意义,让很多人都有种无神论是对有神论否定的误解,实际上无神论并不否定神,而是不接受超自然的现象,立足于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律,接受人只有一生这样真实又残酷的设定的观点。
同样受制于无神论这个名字,以及国外宗教和道德间的密切联系,让无神论蒙上了很多误解。
1.无神论者并非没有道德,本书指出了一个有神论观点下的误解,那就是信仰和道德密不可分,没有信仰就没有道德,论证了道德和法律的不同,道德并不需要一个更高存在的执行者,它也可以自发形成。
2.无神论并不是一种信仰,因为名字对有神论的否定,很多人认为无神论寄生于信仰的一种观念,或者说是另一种信仰。而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信念不是弥补理性和确定性证据之间的差距的东西。相反,信念的作用是支撑那些缺少一般证据或论证的信仰。”,也就是说无神论者的基础并不以相信某种“应该”而存在,它们以现实为基础,关注现实的状况,关注有效的论证和解释,而不是把原因归结到相信之上。
二、无神论者的人生意义
就像论述道德与宗教信仰没有关联一样,信仰与人生的意义也没有必然的关联,其中提阿兰达蒂·洛伊(无神论者)被问及死亡是不是终点,她回答道:“是的。……有时在死之前,人生已经结束了。”
让我们突然理清了学信息论时想到的一个关于人生的思考,生命的意义不因外界(放在这里可以是信仰)而被赋予,相反它来自于人的行动,就像此前解读的《时间心理学》,我们的生命长短在于它能被压缩多少,总是重复的人生只是眨眼,而不断突破的人生可以短暂又漫长。
对无神论者而言,明白死亡就是终点,就像知道理论的极限一样,可以让我们更明白如何去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
三、对观念的反思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还是在理清观念之外。它变相的展示了不同观念或者认同感之下人与人间误解的常见形式,简单的说是以偏概全,就像有神论者因为对信仰和道德关联的认知自然得出无神论者是无道德的,无神论者也常常相信有神论者都是狂热份子。
人类大脑认知为了节省资源而做的贴标签行为,深深的影响了群体的观念,作为个人我们要避免这样的影响,同时也要认识这些影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