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伦比亚的倒影
对生命进行深度思考,将产生困惑,最终有陷入无解的可能,所以多数人选择回避这个宏大议题。
但任何事都不会因为忽略而消失。这一世,怎样用人身度过,是我们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为此,我推荐一本展示生命实相的书籍:《悉达多》,作者是赫尔曼.黑塞。
它写于1920年,1950年在美国出版,到七十年代已有三四十种外语译本,是黑塞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作品。
《悉达多》适合各类不同层次的读者。
一般读者会被情节的跌宕起伏所吸引,善于思考的读者会折服于黑塞日耳曼式的深刻思辨力,有信仰的人能领会书中的空灵禅意。
它更属于对生活有“审视心”的读者,他们阅读时会看见切近的现实:世俗文明的压迫下,人类所面临的精神危机与心灵孤寂。
故事发生在古印度时期,王子悉达多拥有世人羡慕的完美生活,但从未拥有真正的喜乐。当看见平民生活苦难深重,他开始思考生存的意义,于是告别了旧日生活,踏上自我发现的道路。
这一路历尽艰难,他在欲念大海和人事无常中反复怀疑和挣扎,了悟了生命的真谛:弃绝自我,超越欲望,拥有克己,忍让,宽容,慈悲的心,为世间受难的众生奉献余生。
最终他变得如佛陀一般:脸上的和平表情仿佛是从内心发出的温和微笑,无一刻不展现着谦然,安详,宁静,圆满。
悉达多,他有着和我们一样的人身,饱尝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他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娑婆世界,这里有爱恨别离,饱富饥贫。但他最后,能离苦得乐。
每个人都想在世间过得轻易一些,那不妨看看悉达多走过的路,它也许值得追随。
一,娑婆世界,人事无常,贪执是苦。
婴儿从出生开始,就打上了死亡的印记,被命运驱使的一生像落叶般飘荡翻滚,最终归于尘土。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是一场徒劳,而在这场徒劳中,人类穷尽一生都在追求的两个东西,使徒劳增添苦痛。
1、追求财富
儿时的幼稚理想早被现实耗尽,读书将近二十年只为挣口饭吃,工作更不由个人喜好决定。
生活得到保障后,衣食无忧却远远不够,还没过上“更好的生活”,还需要拥有更全的美食,更多的华服,更大的别墅。
想变富有,仍需奋力朝燃烧的欲望之路急切前行。于是为了升职加薪,夜以继日地忙,周旋于应酬的身心疲惫不堪。
终于有一天,过上了富人生活,如悉达多一样:
悉达多已学会如何处理生意上的事物,对手下人颐指气使;穿着华贵的衣服,对仆从们发号施令;在香气馥郁的水中淋浴,享用精心烹制的香甜适口的食物,空余时间下棋,赌戏,观赏舞女,饮酒,这使他变得慵懒而健忘。
财富积累能带来极致的感官享受,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富人们灵魂中特有的病症侵染了他:身心在物欲中败坏。
他常常在经历一夜狂欢宴饮后,长久睡在床上,整个人阴郁而空虚,感到疲惫。时常带着没有魇足的表情,恼怒而无所事事的表情 。
一种心灵的厌倦逐渐沉积下来,富裕生活失去原有的色彩与光晕,生活陈旧不堪。
过上富裕的生活后,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快乐。钱是永不餍足,人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变得越发贪婪,物质富足无法填补精神空虚。
2、追求爱情
生命是爱情的结晶,爱情是人类戒不掉的瘾。所谓渴望爱情,究竟是渴望什么?
也许,渴望在贫乏无味的生活状态下,体验某种欢乐,某种刺激,某种真实生存的活力。
于是,渴望一个能带来欢愉的美好肉体,一个能排遣自身孤寂的灵魂。
可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人生来孤寂,这条追求爱情的路,我们走得很辛苦。
在追求的过程中,煞费苦心地接近,充满期待地付出,百转千回地探测。为爱完全投入自我乃至忘却自我,迫切希望得到对方的回应,因着期待,煎熬与挣扎日夜折磨内心。
终于得到了爱情的人如悉达多一样,在灵与肉的中尽享欢愉:
悉达多看到伽摩拉如此美丽,嫣红小嘴恰如一枚新采摘的无花果,颈项光洁而修长。伽摩拉深深地吻了他,他一动不动的呆立着,心中充满喜悦。他们之间开始进行爱之游戏,她的身体正如一把猎手的弓一般柔韧有力。她先是推拒他,然后诱惑他,继而控制他。最后,悉达多疲惫不堪地躺在她身旁,深沉喘息。
情欲巅峰的快感褪去后,在爱的名义之下,是隐藏着的自私,嫉妒,控制,绝对占有。稍有变动便立刻要在可控范围内,尽可能地操纵它,确认它还在不在。
看似甜美的幸福实则饱含焦虑。
又或是在朝夕相处中共同生活,由假想产生的期待开始幻灭,潜伏在深处的嫌恶被引发。
争吵,和好,敷衍,将就,在这无限循里,人世间最强烈最奇异的激情,终于衰老,变质。所谓爱情,被耗得所剩无几,裂痕布满。
梦寐以求的爱情其实很脆弱,幸福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爱是有求皆苦,人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充满执念,凡俗的人世激情无法长久恒定。
二,征服欲念,超越自我,获得证悟。
当悉达多已全然体验过人类的所有追求与渴念、苦难与无常,他终于明白:
人间本就是苦多乐少的,追求时辛苦,拥有时受苦,失去时痛苦。人间有快乐,但没有不变的快乐。
世事无一恒定,无一长久。
这并非消极或悲观,这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娑婆有漏,强求完满是自讨苦吃。只有认清并接受它的人,能拥有离苦得乐的心。
而不知道无常是世界本质的人,只接受快乐并执着于快乐,不接受痛苦并排斥痛苦,所以苦上加苦。
悉达多获得证悟后,发现了万物圆融统一:
一切存在皆为至善,一切只需我的理解与爱心。我必然追逐财富,经历贪欲,并由此学会抵御它们。我已经体会人间情爱欲念,经历无常,不再用某种意愿与臆想,某种完善的幻象来强求这个世间。我学会接受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是的,获得证悟的人会明白,不是财富和爱情使人类受苦。
财富和爱情本身无关对错,错的是一颗为欲望驱使的心,它使世人如动物一般生存,永无止尽地索取。
永不知足、贪婪无度的心,没有一刻甘于平宁。贪婪使人类在现象世界盲目追求,我们活在被欲望统治的世界,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耗,造成大量浪费和大量污染。
环境坏了,人心病了,癌症是对人类唯一有点用的警告:“你不是缺,你是过剩。”
装满自我、执著焦虑的心,充满私欲,无法真正给予。执着让人类受尽情爱折磨。因爱故生怖,因爱故生忧。是执着使人变得病态,敏感,多疑,焦虑,恐惧,趋近神经质。
爱之所以成为烦恼之源,是因为不能够真正去给予,他要的是这爱回到他自己。其实,他不能真正去爱。
只有弃绝欲念,超越自我的人才能获得证悟,获得内心安宁,离苦得乐。
如悉达多所言:
当一个人以孩子般单纯而无所希求的眼光去观看,世界是如此美妙:夜空下的月轮和星辰很美,小溪,海滩,岩石,都是单纯的,圆满的。我对此一无所求,能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顾忌地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当然,我们都是凡人,不是出家人,苦行僧不是想做就能做。生存于世,依然得为财富和爱情奔波。
《悉达多》没有那么大能力彻底改变人性,但它为人类展示了另一种可能:
贪欲是除不尽的,但可以减少过度的追逐。
爱情是戒不掉的,但可以减轻过重的执着。
人活一世,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