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坐在去北京出差的高铁上,刚刚和老弟通了一个电话。而他正在北京机场,即将登机去广州出差。我们聊到一土学校,聊到我的迷茫……放下电话,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村庄,各种思绪纷至沓来。
职业生涯二十多年,近几年来,深深的倦怠感包裹了我。经历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却没有在建筑行业干出一番事业,我对自己感到非常遗憾。又在奴隶社会读到Eric的文章,讲到他自己人生经历多次转型:从中石化到麦肯锡,从医药企业到投资行业再到创业……文章的最后说道,这多次转型,每每放弃原有的经验和积累,是为了追求真正的价值——对自我,对企业,对这个世界。也是为了追求纯粹的心灵自由。人生苦短,是啊,我将如何开创我新的人生旅程呢?
多年从事建筑设计,现在除了这个本行,除了眼前这点工作,其他的很多事情都几乎不了解,也不懂。平时阅读各种文章,看看别人的经历,敬佩感叹之余,觉得非常有必要对自己进行梳理。
想起两年前的一次面试,说来话有点长,那是2013年吧,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上海蒲公英儿童发展中心的创始人杜可名。我为她的事业感动,觉得这些人是真正有情怀,真正为了世界变得更好而努力付出自我的人。从那时候开始,我尽量帮助蒲公英,去做志愿者、募捐之类的事情,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走上公益之路和他们成为同路人。
2015年,母亲去世半年后,我面临工作的转换。当时就觉得,自己的本行已经没有前途,继续重复之前的生活实在是我不愿意做的,生命的意义何在呢?蒲公英当时缺少一位图书馆馆长,我虽然对自己有很多顾虑,但是仍然发出了应聘邮件。然而,可名的一个问题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她说,你加入蒲公英,能为蒲公英带来什么?这是我第一次被这样发问,之前的职业生涯都是向别人展示:瞧,我专业能力很强,我能够高效完成公司交给我的任务,所以你应该聘用我。而可名的这个问题,促使我开始思考今后的职业角色。时代发展的太快了,或许将来很多职业会消失,但是更多的职业将被创造出来。未来是个人能力无限彰显的时代,那种“我是个好螺丝钉,你把我放在哪里都能发光的”这种被动的思维方式将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而“我有能力,我有创意,我能为你带来项目,我能创造开拓新的领域”,将越来越成为求职者需要考虑的事情。
当然,后来我并没有去做图书馆的馆长,而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又去做了建筑师。但是这两年多以来,我是个不安分的建筑师,平时最多思考的是有关我的职业转型和个人能力提升的问题。是的,虽然有点晚,但是,无论如何我已经开始寻找我新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