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加入了一个读书计划,运营方是熊猫读书。当初决定加入这个计划,有这样几个想法。首先是对这种互联网的读书社群比较好奇,想了解一下运营方式。其次是觉得能够加入的人应该也都是比较爱读书,至少是想读书的人,更容易找到聊得来的朋友。然后是为了督促自己按照计划读书,读书计划,基本一周一本书,这么算下来效率还是很高的。
这两个月里按照读书计划,读了几本书,当然也根据自己的爱好读了些书。闲来无事的时候会思考一下,自己读书和报名这种类似课程的读书方式的不同。首先是内容,熊猫读书的运营方,选择的书籍基本都是畅销的工具书,基本都是些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如何有效阅读,有效沟通等等之类的书。而且让大家读的当然不是原书了,而是某些名头比较多的各方面专业人士的拆书,类似于summary的东西。
我当年在大学的时候一度也喜欢读些这种类型的书,读了之后觉得神清气爽,仿佛瞬间掌握了绝世武功。但是过了不长时间,就会渐渐品出奇怪的味道,就是无论这些书里的方法多么的有效,多么的科学。单纯的读这些书对自己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就拿如何高效的沟通来说,知道千万种理论,但是真正提高的第一步都是先去跟更多的人交流,在交流中再用上相应的技巧。然而世上之事难有按照书上的方法就能一帆风顺的,这时候就得在理论和实践之中不停地试错和总结,最终知行合一,方得大成。看,要想锻炼一种能力只读几本《如何高效XX》的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几个月的时间都在不停的阅读此类书籍,我认为更是没有太大用处。
这并不是为我这最近两周的各种缺勤不读书找借口,但我真的不想浪费时间在这种书上,哪怕一天只有十几分钟。我觉得这类书籍,完全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找来看看。而且对于我来说,大多数书中的结论,我已经在多次实践中总结出来,并不停的践行试错。我一直知道我需要的不是掌握更多的技巧,而是把现在已经掌握的东西不停地总结和运用成熟,这需要大量的实践,而不是单靠看几本书就行的。
反而觉得对自己的提高还是蛮大的是那些看起来并没多少实用价值的书。英文版的哈利波特,虽然只读了半本,但是对我来说却意义重大,我解禁了阅读原版英文小说的技能,虽然现在看起来可能比较慢,但的确和阅读翻译过来的书,有不一样的感觉。同时因为阅读英文原版,对自己学英语也是一种督促,虽然很久没有正经学英语,但是感觉英文水平并没有下降太厉害。然后是一本讲销售的小说《输赢》情节和向读者传授的技巧,对我来说还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虽然只读了一遍,里面很多内容尚未掌握,我相信未来肯定会重新整理一下,然后认真实践的。因为听“罗辑思维”讲了很多南明的历史,我就去图书馆借了本南明史来读。对之前一直不清晰的明末和清初格局有了进一步认识。当然站在现代人观点上,也会有一些对历史人物所作所为的不理解。而这本《南明史》的作者应该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历史学者,总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讲历史。其实我觉得更应该从人性的角度来讲述历史,毕竟人性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