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为一个妈妈,我发现当亲子关系中出现困扰我的问题时,问题的背后一定有着属于我自己的焦虑。而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处理的是属于自己情绪的那一部分,然后才能看到问题背后孩子的需要,我们说帮助孩子这时才有可能发生。
因为当我们焦虑时,看到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我们内在的投射,我们迫不及待想去解决那个问题,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看不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忽略了孩子才是主题,而我们只是协助者。
当我们对自己内在的情绪不清晰,看到的都是外在的问题,以为把那些个问题解决了就好了,然后方法就成了手段。
比如对于孩子看视频,我有明显的焦虑,太多的担心了:担心孩子太小看视频对他们还没发育完善的大脑有影响,会导致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当我观察到孩子的注意力还行时,又开始担心孩子看到不良的视频,对他们的行为有影响。
当我有着这样的担心时,在游戏中一听到孩子说什么“杀了你”这样的话时,我就开始怀疑,一定是最近爸爸看武侠剧时,孩子跟在旁边看造成的。
我的担忧如此之深,就会造成控制。比如,第一个孩子就真的是严格控制,到了孩子三岁之后才接触视频的;而看到他们父子在看抖音时,我就开始会对爸爸甩脸色。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孩子无法接受哪怕一点点的有激烈情节的视频;他在被他人的视频吸引去看时,会看我的脸色。
而我真正焦虑的根源是担心孩子上瘾,为什么我如此惧怕上瘾,是因为上瘾是不被社会接纳的,而我在做了不被接纳的事儿时,会无比自责,我也无法接纳不够好的自己。年少时对电视的上瘾与抗争,那种想抗拒又抗拒不了的感觉让我感到痛苦、懊恼与自责。
本来计划要学习的时间,最后在电视的消磨中过去了,那种追悔、自我谴责是如此强烈,特别是当成绩不好时,感觉自己简直处在毫无尊严的角落。我必须用我的幻想和沉默才能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垮掉。
这种对上瘾的抵抗让我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自我放弃,完全沉浸,反正我也控制不了自己。但这又太痛苦了,因为这是一种不被大众认可的方式。于是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超级的自律,哪怕一点点的娱乐都会让我有罪恶感。直到现在,这些症状都还在,然后投射到孩子身上。
一个人身上刻有的旧痕,不会一下子消失,但是当我不断去自我观察、自我了解时,我发现自己的状态在变化。所以到了第二个孩子时,我感到自己的整个状态轻松多了。当两岁左右的女儿开始留意到哥哥的视频时间,跟着看时,我不再控制,我感到自己不像之前那么焦虑了。而女儿对于视频似乎也更自然。
2
接下来就是关于规则,我非常认同规则不是控制孩子的手段,而是对孩子的保护。规则是共同遵守的,而并非只是对孩子的要求。所以家庭规则要共同制定,共同执行,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制定大家能共同接受的规则,而不是成人强势地定下的不平等条约,并且它是有弹性的,当执行了一段时间发现不是很合理便可以做出调整。
那么在规则之下,成人不再是掌控者,成人不可以今天高兴了就让孩子爱看多久看多久;或者我今天太忙了,为了让孩子不打扰我,便让视频当一回保姆;也不可以因为我焦虑了,就取消属于孩子的时间。那是控制不是规则!
那么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也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我们不能期待,规则一定,孩子立刻就能按照所说的去做,期间一定会遇到孩子挑战规则的时候,孩子违反规则的时候,而那时也正是一种契机。
比如孩子按照约定的时间看完还想看,并且哭闹起来时,此时我们只需要倾听他的情绪就好。陪伴、倾听:是的,时间到了,关掉视频让你感到很伤心(难过甚至生气),要是你觉得伤心想哭就哭吧,我陪着你。
没有说教、指责:我们已经说好了你怎么还哭!
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后,他会在哭泣中清晰界限在哪里,其实孩子比成人更有规则意识。
我记得大儿子只经历过一次哭闹,以后的视频时间都是他自己掌控。时间到了他会自己关掉,然后再去玩别的。直到再大一点,有几次,我们发觉好像视频的时间变得很长,爸爸知道后很恼火,说要取消一次做为惩罚。
惩罚无法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只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如果孩子只是因为畏惧才遵守了约定,那么等有一天他离开了那个让他畏惧的人,他便不知如何管理自己。
所以,我选择和儿子聊他违反规则的原因。儿子说,因为闹钟响时,他看的那集还没看完,于是他把闹钟先关了(是的,如果时间到了,孩子正在看的还没看完,他是可以把剩下的部分看完的。因为孩子的视频其实很短,剩下的不会太长时间,而看完会让孩子有一个完结。),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
于是我们决定,下次由我来提醒他时间。因为这件事也引发了我的情绪,所以在聊时,我也向儿子表达,看到他几次都没有遵守规定,我感到有些生气,我生气是因为害怕,害怕下一次我无法信任他。
这个事件之后,我也只是提醒了他两三次,然后儿子便主动说他自己可以把控时间了。
再后来,儿子提出把规定的二十分钟,分成两次看,每次看十分钟。爸爸建议说,还是一次性看完那样比较过瘾。但儿子回到:爸爸,这是属于我的视频时间,我可以自己选择!
而我也曾试图想为他选择我以为更有营养的视频,但儿子说:妈妈,那是你喜欢的,我要选我喜欢的。
是的,我们被拒绝了,但我很开心,这也是我希望的——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只有他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我很幸运,孩子新生的生命帮我看到属于我自己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