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坐在沙发上玩手机,耳边忽然传进“丢呀丢,丢手绢,我偷偷地丢到小朋友的后面…”内心一片温热,立马就浮现了儿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丢手绢游戏的场景。原来很多回忆根本没忘,当某个熟悉的元素触发神经时,旧时画面那么真实。
那时除了丢手绢,还有老鹰捉小鸡、木头人、跳绳、“警察抓小偷”等各种游戏,这些游戏的共同点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童年的时光因这些可爱的小伙伴们而如此美好。想起小时候,都是与他们一起玩耍的情景,那种天真烂漫的岁月如金色的阳光。每次放学做完作业后,就能立马邀约四五个小伙伴,多时有十几个。我们能玩到天黑,即便没啥游戏玩,瞎聊也能到天黑。小伙伴,这个称呼就太能描述小时候的朋友们了。在广州的地下步行街里,有一家店铺就叫“小时候”,专卖80、90后小时候的一些用品,店铺以旧时教室为装扮,里面有卖辣条、泡泡糖、小当家干脆面,还有小时候玩的泡泡水、军棋、铁环等,每次我经过那都要去逛逛,因为有太多勾起回忆的东西,一定要摸一摸那些旧时物品,仿佛置身于童年场景,只是身边的小伙伴们都不在了,既感动又伤感。
现在,小朋友们的玩具层出不穷,网络又如此发达,他们很小就接触iPad、电脑和手机,网络游戏更是炫酷无比,供小朋友选择的游戏方式相比旧时丰富多了。可是,他们的小伙伴们却比旧时少了很多。城镇化的发展,小朋友们都住进标准化的楼房里,邻里之间打交道甚少,除了学校就是在家呆着。暑假时,他们要么在家沉迷网络游戏一整天,要么就跟随父母去旅行,或者就是上各种学习班。我看着那些小朋友,觉得他们比我们那时更孤独了。
我在原儿童游戏公司时,访谈过不少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有各自爱玩的游戏,有同样玩的游戏就比拼谁的更炫酷、更好看,不一样的就更少与人分享。很多游戏都是受家里父母、亲戚的影响下玩的,说与小伙伴们一起玩的很少。有的家长跟我们讲他们很希望小孩多交朋友,但也没办法。之前我参加过在广州举办的国际玩具展,展览会上有很多高新技术的玩具,功能非常丰富,个个都要么炫酷要么卖萌,但规定场景是要和小伙伴一起玩的玩具几乎没有。我看到一个最新的可以语音对话的玩偶,非常可爱,很受家长喜欢。我一边惊叹它的技术,一边又很感叹现在的小孩的伙伴就只是一个智能玩偶吗。
有一次我家里来了一位小客人,是我妈妈朋友的孙女,5岁,卷毛小姑娘,很可爱。我在房间忙工作没有空理她,她自己跑到我房间坐着。我瞅房间没啥玩具,我就问她问题,想着跟她尬聊,我问的都是很简单的问题,比如你最喜欢做什么?你家里最喜欢谁?你有什么爱吃的?结果没想到小女孩表达欲望很强,很认真地说了很久,虽然语句之间没啥逻辑,想到啥说啥,有些我也没听懂,我只是偶尔给个回应,她就继续说下去。我惊讶是否根本没人问过她这些问题,大人们都只把她当小孩,身边小伙伴不多,感觉憋了很多话,只是平时没有可对话的人。
现在孩子看似生活环境富裕很多,但社交环境并不是越来越好,他们习惯和iPad等电子产品互动,习惯自己一个人玩各种玩具,也习惯各种学习班。很多小孩十几岁后也很难有基本的社交能力,他们不懂得如何交朋友、如何和朋友相处。相反,孤独感却过早渗入他们的内心。
当小区里传来“丢手绢”儿歌时,我强烈觉得有小伙伴们在,即便这游戏已经无比老套,快乐却是无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