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说秦腔︱传统剧第76篇

《潘杨讼》:忠奸较量见人心

      夜审潘洪的惊心戏码,寇准巧设地府局,跨越千年仍叫人拍案叫绝。北宋年间,杨家将镇守边关,忠心报国,却遭奸贼潘洪陷害,令公与七郎不幸殒命。杨延昭星夜回京,将噩耗禀报佘太君。八贤王赵德芳鼎力相助,趁宋王至杨府贺寿之机,让杨延昭御前控告潘洪罪行。宋王震动,被迫派呼丕显赴边庭捉拿潘洪。潘洪仗着国丈身份和统兵之权,嚣张跋扈。呼丕显智勇双全,巧用三道圣旨,在正直将领协助下最终擒获潘洪。潘贼被解京后,赵德芳力荐七品县令寇准审理此案。寇准假意收下潘娘娘的贿赂,迷惑对方,随后假扮阎罗夜审,终使潘洪认罪。

      三大看点,扣人心弦:

      《潘杨讼》历久弥新,首先在于其曲折跌宕的剧情。剧情从杨家遭害、冤情上达,到智擒潘洪、巧审巨恶,层层推进,悬念迭起,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二是生动鲜明的人物。寇准的足智多谋、忠勇无畏;潘洪的奸诈狂妄;八贤王的公正凛然;佘太君的悲愤刚烈……这些角色在演员的唱做念打中,变得血肉丰满,深入人心。

      三是精彩纷呈的表演技艺。秦腔高亢激昂的唱腔特色在剧中得到充分展现。特别是“夜审”一折,寇准假扮阎罗,潘洪心惊胆裂,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将这种心理较量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全剧高潮所在。

        历史与现实,镜鉴相映。《潘杨讼》深刻展现了忠奸之辨和正义必胜的主题。它歌颂了寇准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的清官精神,也展现了杨家满门忠烈的爱国情怀。这些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出戏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警示世人正义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批判了特权思想和徇私枉法的行为,弘扬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

      老戏新传,活力不减。《潘杨讼》作为秦腔经典,也曾在电影上留下光辉一笔。如今,它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传播,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像“一元剧场”这样的文化惠民活动,也让《潘杨讼》这样的好戏更贴近百姓。一些创新尝试,如秦腔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也为传统戏曲注入新活力。

        板胡响处,锣鼓铿锵。秦腔《潘杨讼》上演的不仅是忠奸善恶的较量,更是跨越时空的正义呐喊。它让我们看到:奸佞虽能逞凶一时,但正义之心终会照亮乾坤。这既是历史之镜,也是时代之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罗汉 周日的晚上,古都秋雨绵绵,钟鼓楼流光溢彩,我走进索菲特人民大厦剧院,观看了户县人民剧团在...
    红尘罗汉阅读 7,624评论 6 28
  • 《潘杨讼》:北宋年间,杨家将镇守边庭保卫国家,奸贼潘洪将令公、七郎害死。 杨延昭星夜回京,把这不幸的消息报告了佘太...
    火爆龙阅读 5,173评论 2 10
  • 《白沟议和》:忠魂热血铸山河,一曲秦腔醒古今 烽火白沟河,忠奸生死斗。北宋太宗年间,辽军南侵,宋辽决战白沟...
    红尘罗汉阅读 1,566评论 0 7
  • 《春秋配》:三百年悲欢里的世道人心 一曲离合悲欢,照见明末世情百态。在秦腔的浩瀚海洋中,《春秋配》堪称一...
    红尘罗汉阅读 393评论 0 4
  • 《闯宫抱斗》 血火斗中见忠奸 商纣王沉迷酒色,宠幸妲己,朝政荒废,酷刑横行。当大夫梅伯与钦天监杜辉冒死闯宫谏...
    红尘罗汉阅读 86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