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楼下粘贴了18日计划停电通知书:7:30—22:30,可还没7:30,就已停电停水,停水是因为二次供水设备无法启用导致5楼以上均无水,业主可带桶至园区一楼临时取水处取水。唐先生出门前叮嘱我,一会儿起床就用饮水机的水洗脸漱口,如电梯停了就别出门。然后换鞋出门上班。我担心停电没有电梯运行,他得走34楼的楼梯,伤脚。想着却很快沉沉睡去,再次醒来,快9点钟,打开手机,收到唐先生的信息:货运电梯运行,可以下楼吃东西。是出门时发的,好在有电梯可用。
我起床时,有水没电,简单洗漱,吃早餐,然后读书。《人生海海》,刚入的一本书。刚读完第一部,正巧附近中学放学的钟声响起,不用看时间,也知道十二点了,该吃午饭了,没有食欲,却担心饿着肚子里的小人儿,决定出门吃碗边边刀削面,顺便去物业处领取蜡烛。
边边刀削面,开了有四五年,边边就是老板,大家管他叫边边哥,同小区一期业主。边边哥是个爱说话又热情的老板,最引以为自豪地是该店的刀削面和自己炒出来的臊子,他很热情地给陌生面孔客人介绍自己和的刀削面是新疆面粉,臊子里的牛肉、牛杂、猪肉、鸡肉货真价实又新鲜,碗筷都是高温消毒过的,自己家的孩子也是直接用的碗筷,让人大可放心食用。其实,这也是我经常去边边哥家吃面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他家的刀削面确实好吃。
进店,边边哥没在店里,是同样和边边哥一样热情的帮工阿姨和另外一位正在洗碗不说话的阿姨,是个陌生面孔。帮工阿姨看到我就说:“妹妹,今天没有刀削面啦,只有面条。”我“啊”了一声,准是让阿姨看穿了我的失望,她在案板上拿起了一团剩下的面,说:“还剩一点点面,没法削,我给你切了煮,要得不?”
“要得,阿姨,那我还是一样的,一两的杂酱干拌。”我笑了笑。
说完,阿姨就在案板上切起面来,边切边跟我说:“这个面好吃,像甜水面一样的,有嚼劲。”刚切完下锅,边边哥回来,阿姨就跟他说了我要的面,边边哥笑着跟我说:“妹妹,今天停电,和好的刀削面都卖完了,你爱吃刀削面,阿姨把剩下的面都给你切了煮。”
和的面和停电有什么关系呢?这也是我最近一次在他家吃面才知道的,因为主打刀削面,吃的自然也是刀削面要多一些,每天卖的四五十斤的刀削面,光靠两只手和面,是忙不过来的,所以就借助的机器和面、揉面,再把一团面拿出来用刀削。那天吃面,顾客出奇地多,坐满了还站满了,点了餐的顾客都围站在煮面区域,一遍遍提醒正在削面的边边哥自己点的面,生怕他忘记,也生怕自己的面被后来者端走。边边哥边削面边和大家开玩笑:“还好我年轻体力好,能记着你们点的面,我削面的姿势也要保持帅!”大家都被他逗笑了,没有人因为等一碗面那么长时间而不耐烦地走掉,甚至还有主动想要帮忙的。我也颇有耐心地挺着个大肚子在边上等着我的杂酱刀削面,也生怕别人抢走了没刀削面吃,我等了两轮才吃到的,看阿姨把削剩下的几个小面团放进机器里,1分钟后从机器取出一团大的面团给边边哥,边边哥就一直在锅边,削面、捞面。
正想着,一碗热腾腾的和往常不一样的杂酱刀削干拌面端到了我面前,阿姨坐到我对面,说:“你尝尝,切的面吃得惯不?”切的面有筷头那么厚,真像是甜水面一样,我搅拌了一下,和着杂酱挑起一根面吃起来,“阿姨,好吃,谢谢啊。”阿姨满意地起身离开,随后端过来一碗面汤,我吃的很满足。我平日里不常在外吃饭,去边边哥家吃刀削面也屈指可数,却已是这家店的熟客了,少放辣椒这一点,不用再提醒。
我很少遇到这样的老板,一家小小的面店,却倾注了自己满腔的热情,不,应该说是热爱,从锅里盛出来的每一碗面,加上自己从采购、加工制作成的臊子,仿佛是自己精心雕琢的作品,小心翼翼地端给顾客,看到顾客吃的满意,是他最开心的事儿了吧;也很少遇到过这样的帮工阿姨,和老板一样热情,起初我还误以为她就是边边哥的妈妈,不是自己店,有多少人这般在意顾客是否吃得惯,喜不喜欢吃呢?
吃完面,领了蜡烛回家,睡了一个午觉,这个午觉睡地很沉,中途醒了一次却睁不开眼,又睡去,醒来,精神倍好,继续读《人生海海》。窗外,天色渐暗,看了一下手机,唐先生快下班了,也看到他发的信息,问我来电没有,我起身开灯,没电,看群里说唯一运行的货运电梯也停了,我连忙出门确认电梯是否停运,果真停运,致电物业了解情况,是因为发电机出了故障,现师傅正在紧急排查、维修。34楼的楼梯,一百多米的楼层,是要耗费体力的。我没心思继续看书,只盼着唐先生到家时,电梯可正常运行。
家里没电,不想开冰箱,免得冷气跑光,唐先生下班买了晚餐回家,电梯依旧停止运行状态,唐先生从1楼爬楼梯到34楼,回来气喘吁吁,两条腿有点打颤颤。唐先生回来没一会儿,我们坐下来准备吃“烛光晚餐”,就听闻群里说,发电机修好了,那架货运电梯可以运行了。真是“造化弄人”,不过就当是锻炼身体了。哈哈哈。
吃完饭,我们决定出门走走,毕竟有电梯在运行。和往常一样,我们在河边散步,沿广场返回,广场上很热闹,和全国任何广场一样,少不了的广场舞,有流行舞曲、民族舞曲,还有每次我都会驻足的拉丁舞舞曲,领队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中等身材,喜欢穿一身黑,年轻时,他一定就是学拉丁舞的吧,或许他现在也在开舞馆,教人跳拉丁舞吧。现在有没有开舞馆,我不知道。但是教人跳拉丁舞,是他每天晚上都在做的事儿。跟着他学的这些人,越跳越有感觉,现在已有一半的人都统一了服装,舞步利落紧凑,煞是好看。
唐先生说:“你这么喜欢这个舞,等小多肉出生后,我推着小多肉散步,你就来这儿跟着学吧。”
继续往回走,看到正在收拾架子鼓准备回家的“老艺术家”,“老艺术家”是我和唐先生对他的尊称,瘦高个儿,过肩的头发用发圈绑着,颇有摇滚青年的范儿,看着应该60多岁了吧,但在他身上看不出平常意义上花甲之年的老态,看到的是一身健朗的身子骨和一双透着光的眼睛。起初,他喜欢把他的架子鼓搬到小区售楼部外的空地,和着音响里播出的歌曲,有节奏的敲打架子鼓,围观的人很多,还有一些小朋友站在旁边看,他会耐心地给小朋友讲怎么敲打,然后把鼓槌交给小朋友,让其试着击打底鼓和吊镲,小朋友力气不足,又没掌握击打的窍门,怎么击打都击打不出“老艺术家”击打时的厚实感和节奏感,“老艺术家”耐心指导:“没事,随心打,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再用点力。”
每次听“老艺术家”击打架子鼓,我们也会停下脚步欣赏,唐先生很是羡慕这位“老艺术家”的潇洒和洒脱。有时,也会听到“老艺术家”和着《少年》击打架子鼓,“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第二天,我在涕泪滂沱中读完了《人生海海》剩下的内容,夜里醒来睡不着,脑海里全是“少校”一生的跌宕起伏,充满传奇又悲怆,有荣耀、有耻辱、有无奈、有淡然……尽管如此,在饱受不公与摧残后,他默默吞下委屈,依然选择对世界善良。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幸而有林阿姨,在他疯了后带他去医治,悉心照料,尽管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让他失去记忆,智力保持在七八岁孩子的水平,可这不好么?忘掉过去的所有不公和摧残,保留孩子般的天真无邪,专注认真的画画、养蚕,活得体体面面,不受罪。
出走半生,归来真的成了孩子。
故事里的“少校”、父亲、爷爷、林阿姨、老保长、故事叙述者、小瞎子……又何尝不是生活中的你我他呢?
人生海海,人生复杂多变但又不止于此,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绕过自己的智慧。不要为人生的片段哭泣,与自己和解,与自己的人生和解,努力活着,努力生活。
人生海海,生活有时会让人绝望,但人们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人生海海,潮落之后是潮起。
就像歌词里唱的:路在脚下,其实并不复杂,只要记得你是你呀。
人生海海,愿你我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你一直是你。
2020.11.20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