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维的三类偏差

在一个不确定性增加的时代,学习社会科学有什么用?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18年毕业典礼上,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做了演讲,他提到了人类思维的三类偏差来说明社会科学的作用。公众号“笔记侠”刊登了他的演讲内容。

第一类是过度自信。

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观点,社会与行为科学过去几十年研究发现,人其实是有限理性的生物,我们会有一些天生的认知偏向让我们容易去喜欢和接受偏激的观点。

比如我们都认为自己要好于平均水平,70%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商要比世界上一半的人要高,80%的人认为自己的性格要比一半的人要好,90%的人认为自己的人品要比一半的人要好。

这样的偏差使得我们经常容易犯过度自信的错误,而产生一些脱离现实的、偏向不现实的乐观主义精神。我们还是需要具备理性、科学、实事求是的思维和态度。

第二类是根本归因误差。

人们往往会以为别人对社会的观点都是铁板一块、完整统一的,而自己人的观点思想可以千差万别。这种错误的思维判断很容易让我们把外人归成一个整体,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其实外人与内部人之间的差异性是一样大的。

第三类是夸大损失。

人们对事物的获得和丢失之后的价值判断是很不一样的。“丢了五块钱可以让我们伤心、郁闷、思考半天,而捡到五块钱的事我们很容易就忘掉了,这就使得我们对获得和丢失完全是采取不一样的态度。”

对于获得往往是越多越好,对于丢失往往是无法容忍。这样偏激的误差本性,使得冲突的各方很容易陷入到囚徒困境,从而丧失合作的可能性。

彭凯平认为,社会科学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解决这些思维偏差的方案是智慧地选择积极的心态、理性的态度和憧憬未来的思维导向。

心态积极时,我们的思路就能开阔,心胸就是宽广的,解决问题的力量是强大的,反之,思路就会变窄,解决方案也往往单一,智慧也会受到伤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一个不确定性增加的时代,学习社会科学有什么用?下面是人类思维的三类偏差来说明社会科学的作用。 第一类是过度自信。...
    MAODSXX阅读 1,247评论 0 0
  • 在2018年清华社科学院的毕业典礼上,社科院长做了演讲,提到人类思维的三个偏差。讲述了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学习社会科...
    AndyMinM阅读 5,791评论 0 0
  • 夜莺2517阅读 127,811评论 1 9
  • 版本:ios 1.2.1 亮点: 1.app角标可以实时更新天气温度或选择空气质量,建议处女座就不要选了,不然老想...
    我就是沉沉阅读 11,846评论 1 6
  • 我是一名过去式的高三狗,很可悲,在这三年里我没有恋爱,看着同龄的小伙伴们一对儿一对儿的,我的心不好受。怎么说呢,高...
    小娘纸阅读 8,733评论 4 7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