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之间的相处

语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社会上的朋友不是各个是好的,同好的做伴侣,他就能得到益处,同不好的做伴侣,那就受他的坏处了。毕竟孩子的认知简单,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伴侣的影响。那么如何引导孩子之间的相处呢?我个人认为:

原则一:勇敢拒绝他人

先天性格安静、内向的孩子,进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当其他孩子提出不太合理的要求时,他们心里明明不愿意这么做,却不敢直接拒绝对方。导致他的心里很长时间都不开心,做任何游戏都提不起兴趣,参与感也不好。那么这时候,孩子要能够学会遵从自己的内心,敢于表达拒绝是非常重要的社交原则,同时当自己被拒绝时也能学会不放在心上,学会接受一些事情,让他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围绕自己转,可以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在群体中既要守护自己的底线,但也不能损害他人的权利。

原则二:不讨好追随他人

幼儿在集体生活后,每个人的特点和风格都会表现出来,有的孩子会成为受欢迎的孩子王,有的孩子为了获得群体安全感,会有一些讨好追随的行为。比如,平时偷偷带家里的零食给固定的某个同学,几个孩子欺侮一个孩子等等。当然,孩子有时候这样做是因为跟某个孩子关系好,但有时候,是为了讨好某个人,让某个人陪自己玩,所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社交自信,多认可孩子的优点,当孩子认可自己的优势后,就能大大避免讨好和追随别人的行为,从而体现出阳光、自信,充满活力。

原则三:远离总是打击你的人

有的孩子需要找自我存在感,就特别喜欢打击别人,以此来衬托自己的优越感,所以在孩子刚刚学习建立同伴关系时,家长就要明确告诉孩子远离打击他们的人,去和其他孩子玩耍,避免孩子成长在阴影之下,那样的话,孩子会产生极度的不自信,也可能产成自卑心理,影响孩子的一生。

不论是怎样的人际关系,都是需要先从孩子的性格出发,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然后才是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处事方法,这样每个孩子都可以快速顺利的度过社交敏感期,获得基本的社交方法和能力,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自信、阳光,充满朝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