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女儿最近像吃了“枪药”
------------
距离中考越来越近,一些家长发现,家里的气氛和平时有点不一样了,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了。例如,一位妈妈就用“吃了枪药”来评价上初三的女儿。
离中考只剩下两个月时间了,我发现,原来对学习漫不经心的女儿变得专注起来。女儿开始用功,我这个当妈的自然喜上眉梢。可与此同时,让人忧心的是,女儿的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大,动不动就耍小性子,有时甚至像是吃了枪药,火爆得很。
前天晚上,女儿复习到深夜,看到她累得趴着睡了,我有些于心不忍,叫她早点去睡觉,第二天再学也无妨,但她却嚷嚷着:“不要管我!”
昨天,放学一回家,女儿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并关上了房门,敲门叫她吃饭,一开始她当作没听见,催急了她就大声喊叫:“别烦我,不吃又不会死!”一句话,让人气结不已。
有一天,女儿还对我说,班上有一个女同学老爱在男生面前用手捋刘海儿,故意搔首弄姿,看了让她很不舒服。这让我很诧异:女儿原来并不是“小肚鸡肠”的孩子,平时,她和同学的关系也处得不错,现在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挑剔”了?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中考临近,为什么乖乖女却变成“刺头”了呢?
其实,以上种种都说明孩子面对学习和考试的压力,心理负荷加大,从而产生了焦虑反应。
面对焦虑的孩子,我们家长除了做出气筒外,还能怎么做呢?【重点提醒】
孩子焦虑的表现有哪些
-----------
脾气大
正如上面例子中的那位女儿,很多孩子在上了初三后,因为压力过大,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大。
爱挑剔
同样上初三的小浩则出现了另外的变化。
小浩性格比较随和,在班里人缘也好,跟老师、同学都合得来,大家都挺喜欢他。
可是最近,小浩却变得特别挑剔。比如下课时,有的学生在走廊里打闹,发出嘎嘎的笑声,放在之前,小浩根本不会在意,可现在他就觉得很刺耳。回到家里,总是跟父母抱怨说这个老师不好,那个同学不好。
“以前儿子并不是这么挑刺的人,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小浩的爸爸说。
信心不足
“我儿子成绩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他学习一直挺努力,而且以前总是信心十足。可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总是说些泄气的话。”初三学生小扬的家长王先生说,这学期开学以来,为了给儿子鼓劲儿,王先生经常给儿子打气,并承诺,如果考上理想的高中,中考结束后就带他出国转一圈。
出国是小扬期待已久的事,本以为他会很开心,没想到听完王先生的话,他的脸上却没有任何喜悦的表情,“我肯定不行,你们可别想得太好,就我现在这成绩,肯定考不上那所高中。”说完,孩子转身进屋,关上了门,把王先生和妻子搞得一愣。
王先生说,最近儿子不经意中总是流露出这些气馁的话,让他和妻子很担心。
情绪低落
小涵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中等。她性格开朗,且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学习一直也很努力,班里什么活动都积极参与。
但是最近,妈妈发现她的情绪有些低落。“常常跟我念叨,说希望中考快点儿考完,考完就省心了。”
看到女儿情绪不高,上周末妈妈要带她去看电影,结果女儿宁可宅在家里,也不愿意出门。让她出去多跟同学散散心,她也没什么兴趣,说“没心情”。
身体不适
中考越来越近,上初三的小宇觉得压力越来越大。
“孩子这十多天以来总是睡不好,晚上很晚才能入睡,还总做梦。”小宇的妈妈说,为了帮助女儿改善睡眠,让她睡前喝一杯热牛奶,还让她适量做些运动,但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好转。【家长课堂】
家长如何正确陪伴和疏导
-----------
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
每一次考试结束后,提醒孩子找出失分点和失分原因。但不要太在意分数和名次,因为每一次题的难度不一样,更不要总是和某个同学进行比较,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压力
不要把自己过高的期望强加给孩子,天天唠叨你必须考多少分,必须考上什么大学。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心态放松。
有的孩子说,卷子一发,就想到压力,想到答不好会挨骂,会的题都不会答了,总是考不出好成绩。
多一些服务,少一些报怨
这个阶段孩子身心疲惫,心灵需要滋养,身体需要营养,环境需要温馨,要多疏导孩子,多给孩子做点可口的饭菜,多买一些水果,多创造温馨气氛。
不要总说“我天天为你做什么都没有怨言,还花钱给你补课,你为什么还不高兴,还不好好学习”,这样的道理孩子都懂,但再说出来孩子听了真的会心里很烦。
多一些陪伴,少一些唠叨
陪伴也是最好的教育。这个时候,无论多么喜欢说话的家长,都要练习少说话,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情况下,做那些你应该做的事情,只要你在家陪伴就好。
多一些和谐,少一些吵闹
有的家长经常吵架,在这个时候就必须克制自己,不要不顾孩子感受,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情就吵架。
更不能因为管孩子,意见不一致就生气吵架,让孩子经常看见你们不愉悦的面孔,要让孩子看到你们的笑脸,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孩子安心学习。
多一些自由,少一些强制
不要违背孩子的意志强行让孩子去补课,去自习室,或者不让孩子有一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这样强制孩子,一方面会打乱孩子的复习计划,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学习效率低下,这样会适得其反。
多一些平静,少一些烦躁
孩子本来就压力很大,心情容易烦躁,结果你比孩子还要烦躁,孩子天天看着你烦躁不安的样子,心情会更加烦躁,家长必须保持内紧外松的状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平和的心态,减少烦躁心理。
多一些自律,少一些放纵
你总是让孩子分秒必争学习,自己却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看电视,打游戏,这种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做法,会影响孩子的心情。
在最后冲刺阶段,家长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这样做,克制自己,给孩子做出榜样,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心灵导航】
家长如何帮孩子调整节奏
-----------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降低自己的期待。根据模拟成绩,家长让孩子确定自己的平均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浮动大约5%~10%,分数越高,浮动的比例可以适当降低,以此作为自己的中考目标。有挑战性而且通过一定努力能实现的目标,比太难或太易的目标,更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和提高信心。而如果期望值定得过高达不到,会使孩子情绪低落,产生挫折感,失去信心。
其次,孩子也要学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比如:“我的基础很好,又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我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还有“我已达到坡底,反弹即将开始,我已做好准备,我能行。”
最后,家长可以在晚饭后,陪孩子跑跑步,聊聊天,缓解一下孩子的紧张心情,打消孩子的顾虑,睡觉前听一下舒缓的音乐,帮助孩子提高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