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老师】
鼎典美育导师
【主题】
儿童绘画心理学,不同时期家长该如何进行指导。儿童在不同年龄的作品之间,存在个性心理状态/生理/年龄/心智的差异。
根据年龄差异分为四个阶段。
【涂鸦期】
1-3岁孩子
玩:无目的乱涂乱画,孩子对比兴趣对自我发现。
图画特点:没有规则,不受客观影响。
总结:人绘画能力的最早表现。
家长怎么做:积极参与孩子绘画游戏,多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在涂鸦中进行交流,使孩子创作的无意义图形成为有意义的符合图形。及时更好孩子的色笔,激发孩子对色彩的兴趣。
【象征期】
3-6岁孩子
图画特点:试图用图形表达头脑中感知的具体事物。接受了初期绘画教育/受同龄伙伴影响,用线条色彩表达自己的思想。图像夸张,表现儿童主观感受。
时期特点:脑手不能协调一致。
家长怎么做:创造良好的绘画环境,准备好绘画工具,并交给他们使用绘画工具材料的方法,发展儿童的观察力,多参与各类活动,多接触大自然,注意培养儿童独立思考能力,及时表演鼓励孩子。让孩子保持对绘画浓厚的兴趣。
【造型期】
6-8岁
时期特点:经历俩个时期的涂涂画画,有了一定经验和体会
图画特点:对造型有了明显的认识和理解,线条较为流畅,表达意识能力提高,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更难体现在画上。特别喜欢鲜艳的颜色进行对比用色。
家长怎么做:引导孩子接受正确指导,避免孩子过于单一化,成人化,概念化的现象。规避作品失去儿童画的特点和意义
【再现期】
8岁以后得儿童
时期特点:儿童在学校接受了较规范的绘画教育和训练,心理生理逐渐成熟,开始追求成人化的审美标准。追求准确性,注重现实性。会出现两级分化:1放弃绘画兴趣转移2像成人画出客观/逼真效果作品。
家长怎么做:转型期,引导孩子进入专业技法学习,提高儿童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