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废的日子里整日会回想为什么当初可以有满满的动力,可以每天都能通过一些加速度取得一些进度。
低谷时最难熬的一种心理,也许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低谷;不知道高潮又将因为什么事情而受到阻滞。
但不论怎样,也许这样起起伏伏才是真正的常态?根本不可能期待自己可以保持良好的状态一成不变吧,这才是自己期待寻找自己的优势,期待能够构建自己的自运转系统的原因吧。
为什么会颓靡不愿意行动呢?为什么行动会被阻滞呢?为什么会无法控制自我无法感知到当前的不愉快甚至做出改变的欲望呢?为什么之前会有如此大的势能,甚至能够发生跃迁?!下一次的跃迁,究竟又要付出多少的代价以及刻意练习,才能达到下一个跃迁的成果呢?如何才能继续实现自我,按照自己的特立独行的正确选择下去?
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能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为他人提供自己的价值,能满足自己的小期待,能有的吃,有人爱,有人关心自己,愿意陪伴自己,就足够了。多大的事业才能让自己满足呢,对我而言还真不一定。但具有自己的事业,具有自己特立独行、有自己明显标签的东西的时候,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刻。我希望这个世界能因为自己的一些小心思,小努力,而有所不同,我希望能创造更多的价值,确实能够有少做多得的能力。如此,足够。
怎样才能花费最少的注意力,最少的心思,重点多在思考具体事务的逻辑,而不会内耗呢?还是需要定期盘点自己的原则,更新自己的体系。打磨自己的目标与经验,梳理自己已经具备的东西,回忆那些能让自己欣慰、让自己感动并热爱的东西。
前前后后经过极为明显的两个时期:一个时期每日都有打不完的鸡血;一个时期每日就像紧张地要喝下一碗毒药;一个时期每天早上都会被自己的小心愿小庆幸笑醒;一个时期每天早上醒来已是早午饭的时间,然后又在可预见的作息中悔恨开始;一个时期每天都被视为小太阳,随时能带给别人满满的能量,一个时期闷闷不乐,不敢出门,不敢和任何人产生链接。
就这样,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那段时期究竟作对了哪些事;又在反思究竟让哪些人失望了;不知道如何在高潮期持续,只能期待在低谷时再次翻身。不知道该如何满足他人的期望和要求,保持自己的某种形象,似乎只有先破才能让自己立起来。
即便如此,一旦找到一丝一毫过往自己满足的状态,就像吃上了棉花糖一样,明明缥缈瞬间无形,依旧会为留在唇外的糖粒开心不已。为了找到一块块遗失的好状态,强迫自己抛下所有的包袱,从满足自己,梳理自己开始。
觉察逻辑—承认自己的思维— 放大自己的喜欢,放大自己对某事的厌恶感。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惯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但一个成功的、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的人,必然持续在做着反人性的事情。
越来越觉得反人性、和自己死磕、愉悦他人的同时又能取悦自己,才是整个人生的乐趣。
很多厌恶自己的情绪、阻碍自己行动的思维都是自己的固有思维路径。
比如:当我早上起晚时,当我想看不费精力的电视剧的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想要做的时候任何思考力都具备,根本没有力气唤起元认知一样。甚至会懊恼自己,埋怨自己,会将此时此刻的自己和一个颓废、没有动力的自己结合起来。
这种时刻,往往是自己最无助最容易恶性循环的时刻。
所以有时候会发觉元认知--自己唤醒自己,自己和自己玩,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当我能够觉察出自己的解释、自己为糟糕事寻找的理由时,才能够顺着自己的性子、理解自己、和自己和解。
接着,我会放大自己对过往自信的愉悦感,同时放大对颓废自我、低价值自我的厌恶感。
但一味地贬低自己极其容易让自己陷入自责的死循环中,自暴自弃。所以,接下来最有效的方式,便是记录自己的“快乐清单”:
网易云中让自己斗志满满的歌,想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的场景,自己和积极的自我对话,欣赏自己,爱自己,无条件相信的力量与未来,同时放下对信任自己的人的承诺----有时候压迫自己的真的是那个不愿意让大家失望的、充满无力感的自己。没有办法,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现在的自己确实无法让所有人满意。怎么办,先取悦自己,再取悦他人。
生活本应该是个双赢的故事。
选择能让自己充满动力前行的事情去做:给爱的人打电话,说一句情话;做做家务与清洗,把尘霾去除;记录自己的心情,写写属于自己的文字,和喜欢的人、仰望的人聊天、吃一顿美食、做一次运动(跳一次舞、练一次琴、游一次泳)…
从小事情上积累行动的力量,接着,开始充电、刻意练习、在满足自我之后,尽快投入为他人创造价值的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