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之前,对于什么阅读指导书、方法论,我还是非常不屑的。作为一名好书者,在我看来,这些书和成功学、鸡汤文一样,不过是噱头,如同用公式写相声段子、用人工智能写诗一样令人啼笑皆非。阅读是非常感性、动人、甚至私密的事情,怎么可以做数学题似的,步步做解,得出答案。
然而现在,我竟然参加了一个读书营,认真地开始学习阅读。是什么让我改变的呢?这一切源于我的投稿失利。满腔热情地把文字付诸笔端,踌躇满志地等待着一鸣惊人,却仿佛把稿件投进了黑洞里,没有回响。怎么可能?我读过那么多书,“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再看看最后刊登出的稿子,我读来确实觉得不错,但是究竟怎么个不错,却还是说不出个一二,更惶提学习模仿了。读了那么多书,竟是错付了?
今天读到《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篇,我便恍然大悟。阅读如同其他艺术一样,也是有规则的、需要练习,至少跟“学习滑雪、打字或者打网球一样复杂”。而自己之前的阅读是出了问题的。
从阅读的目的来说,“为获得资讯而读”又或者是“为求得理解而读”是大不一样的。我之前看书大多数停留在知道了这么一个故事获得了一个信息,甚至只是“娱乐或者满足一点点好奇心”。对阅读的目标停留在了“获得资讯和消遣”,没有思考,没有分析,读到“高杆”的书更是“知难而退”,自然阅读的层次也高不到哪里去。
从阅读的层次来看,我以往的阅读太粗浅。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的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是阅读的基础,而“检视阅读”是通过快速、粗略的阅读,抓住书的重点,从而判断是否具有做深入阅读的价值。“分析阅读”是全盘、完整、优质的阅读,在于追寻理解,需要相当的分析阅读技巧,最系统最复杂的就是“主题阅读”,收获也是最大的,是同一主题不同书直接的对比阅读。
显然,我之前的阅读几乎停留在了“检视阅读”阶段。不该快的快了,该深入的深入不下去,对于书本的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远远没有达到更高层次的“分析阅读”,更别提“主题阅读”了。
当然,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我如何能改进这些问题呢?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主动阅读,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才不会一无所获。在阅读的时候提出问题,并且尝试回答问题,这就是主动阅读的核心。“(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2)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提出、思考并且回答好这几个问题,我们才能超越基础阅读的层次,有所受益。
对于一个已经读了几十年书的人来说,重新开始,用新的方法和思路来读书,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有达到了更高层次的阅读,我们才能看山不是山,我们才能读的不只是一本书,而是通过这本书去看见另外一个世界。我热切期待着《如何阅读一本书》下一篇将要传授给我们的“法宝”,那就是“分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