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阳光明媚的建水古城,在今早失去了太阳的照耀,温度一下跌落10度左右。清晨,我们走在古城的宽阔的街道上,寥寥无几的行人和昨夜的人潮汹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油光发亮的石板映射出清冷的光点,好似星星在地上闪烁。我不由得想:这得多少人多少年在此行走才会变得如此光滑透亮。
古城的街道十分宽阔,当然对于生活在凤凰古城的我来说,有凤凰古城街道两三倍宽就已经很难得了。在看到东门迎晖门的时候,我有一种看到北京天安门的错觉。雄伟壮观且又灯火辉煌的红色城楼屹立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行人在城楼口的街道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建水古城城内的主街道可两辆车并行,行人道两边的大榕树伸展着巨大的树冠连成一座高大的绿色拱桥,遮天蔽日的。晚上街道两边的店铺灯火通明,商品琳琅满目。而清早两旁的店铺大门紧闭,丝毫没有热闹的意思,好像昨晚的热闹只是我们的错觉。
安静的街道在风肆意地吹拂下显得更加清冷,我把大衣使劲地拢了拢,假意地阻挡了风的无情。从东门走到西门,一路上看到许多看似古老又假装古老的建筑,我无法分辨是真是假。或许在当今社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随心即可。
西门过去的大板井有一个很古老的井“溥博泉”,那里的井水经历了千年的时光依然十分清澈,水源十分充足,是建水的一大特色。旁边的曾氏豆腐坊就是用这甘甜泉水酿制而成。包浆豆腐、豆浆、豆腐脑、豆皮、豆干仿佛都带有井水的甘甜。
早餐,我们就在井水边的曾氏豆腐坊解决。5元自助豆腐脑和豆浆,我们换着花样吃,一会儿甜的一会儿咸的。十元一盒炸包浆豆腐因为太好吃,我们一口气吃了三盒。炸豆腐皮可能是没有炸好,不是很香脆。油条炸的很是香脆,就是太油了些。总体来说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离开大板井,再次回到古城。文庙是我们必游之地,儒家文化已经融入到国人的骨子里。孔子作为教育先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进入大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池池水,名为泮池,也为“学海”。我不由得想起“学海无涯苦作舟”,面对有涯的池水,舟又如何苦得。池水对面是一座二进牌坊,牌坊正面的牌匾上镌刻着四个大字“洙泗渊源”,两旁的画经过百年的风雨侵蚀已残破不堪,只留下斑驳的天青色在风中凌乱。“鸢飞”“鱼跃”两个词醒目的刻在牌坊两侧的墙上。“天空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告诉学子们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文庙中牌坊林立,“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圣域由兹”“贤关近仰”四个斗拱结构的牌坊分别在“洙泗渊源”的两边,所有都是对孔子的赞誉。
没有解说的我们一通乱逛,分不清东南西北,更是对文庙不甚了解。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朱家花园一进门的八字箴言让我感到压抑。从“循规蹈矩”“谨言慎行”这八个字可以看出这家家主的治家理念非常之严格。
到过和珅恭王府和苏州拙政园的我就好像从来没见过世面一样。从未想过一个小小临安府的朱家居然如此低调的奢华。“梅兰竹菊”四个院落各有特色,每个院落之间四通八达,分布有序。花厅、池塘、戏台、亭台楼阁、前花园、后花园每一处都精心打造。如果能保存完好,那是不是比皇家花园规模还是宏大呢?
曾经的首富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走向消亡,几代人的打拼就这样成为那短短的几幅画几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