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书中这段文字,感觉这简直就是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于是立刻拍了照,把这段截图发给老公。
结果他只回复了三个字,“洗脑书”。
我的第一反应是反感、不开心。我这么努力的在这样的境遇下寻求自我安慰的方法,结果反被你说我在看洗脑书!心里顿时窝了一股气。
过了一会儿,气儿渐渐消了。当可以理性的分析问题时再想想,觉得“洗脑书”被似乎我理解成了贬义词,所以我才会这么生气。
在这个过程中,我其实是想通过这样的分享方式来传递“我在一个人收拾桌子、一个人洗碗”这个事实,希望的是老公能产生同理心,或者对我心存感激。继而能够反思一下,他给了我什么。
其实我还是在期望很久以来一直期盼的东西(他能帮我一起做家务)。
但我期盼的这些其实并不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要教会我们的。
看了这段话,若我悟性足够,我本该学着收拾心情,以后把自己修炼成高高兴兴做家务的妻子/妈妈,不再心怀怨气。但是,第一时间,我就败下阵来了。
为什么?惯性思维使然。
但无论如何,还是应该先理解一下自己。自己确实不容易。
这么多年,一个人做饭洗碗承担所有家务,家人还觉得是理所应当的,甚至偶尔还会挑毛病。换了谁也难保没有怨气,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既然选择了学习并想有所改变,至少在思维模式上要先学着去扭转,有意识的不去沿着以往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关于一个人高高兴兴的承包所有家务而没有怨气这件事,我在不止一本书里看到过。说明确实有些智者、前辈能够做到,并通过这种做法为自己摆脱了烦恼,带来了快乐。与前人相比,我们所不具备的恰恰首先是思维方式。
所以认识到不足和必要性,就要有意识地去改变,一下子改变不了做法就从改变想法开始。如果这么看来,我岂不就是被“洗脑”了嘛?
老公说的没错,是我错把他的话理解为他对我读心理学书籍的不接受,是我错把他的话理解为他对于让我一个人做家务的不以为然。所以,顿时防备心就建立起来了,内心的攻击性也随之整装待发了。火气、不满的感觉统统冒了出来。
个体心理学的鼻祖阿德勒自己也承认:“理解人并不容易,个体心理学恐怕是所有心理学中最难学习和实践的一种心理学了。”
让老公理解“妻子一个人做所有家务的不易”和让妻子愉快的接受“一个人做家务是很正常的事”一样难。每个人都有一套思维模式。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谁也改变不了对方,也无权要求对方为我们做出改变。要想摆脱现有的困境和烦恼,只能从自己着手,换个角度看问题。虽然说起来有点老生常谈的感觉,但是细想想,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当我们明白自己既改变不了对方,也无权要求对方为我们做出改变这个事实时,那就只能尽可能的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态了。好吧,从明天起,唱着歌收拾桌子、哼着曲洗碗。虽然现在的我总怀疑如果我那样做会不会显得很做作?但是从刻意的做作到成为不用刻意而为的无意识行为,这之间欠缺的只是时间。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学的越早改变才能来的越早。为了蜕变成一个活得不纠结、更加开心的自己,这一切,值得去尝试、去努力。毕竟,谁想活在纠结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