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上课,我说起“人到四十”的话题,前排的女生沉沉叹息了一声,在十几二十岁的孩子心里,四十是已然老了的意味。十多年前,我也不忍想四十岁的自己是什么样。那时还没有老过,恐惧全凭想象。
川端康成的书里写过类似的情节,因为怕老去,担心爱到巅峰只能走下坡路,所以一些极端的女性选择在盛年自杀,把最好的时光做一个永恒的浇筑,是日本式的怕老方式。
四十岁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等我自己趋于三十五、再睁眼闭眼几次就四十的时候,大致有了一些与从前不同的感受,不同在哪里,也不能描述得十分清楚,但是有两点可以确定:一是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年纪渐长的好处简直数不胜数;二是得到的经验再多,也无法弥补年轻时候的种种遗憾,譬如我为什么不在自由的时候多读书,不趁年轻生一窝孩子,没有在有限的人生里瘦一次,哪怕一次也好,之类的。事实是,再给我一百次重新生活的机会,大概还是眼前的样子。
人生是残缺美的最好佐证,没有例外,得此失彼,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人性纷呈,生是最大的无常。如果有修行,首先是慢慢学会接受这一点。
七八年前,我当时的领导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人必须要到三十五岁以后,才能真正地明白人生。听这句感叹的时候,我才二十多,对生活的理解很表面,也因为不怎么喜欢这位领导,所以不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希望他不看我的平台)。现在再想起,他的确是有感而发,三十五岁的当口,无论主观意愿怎样,该经历的事都正一一经历着,这些经历带来了与从前的人生体验完全不一样的视角,视角不同,生命景观于是也跟着发生改变,一些隐匿在生活里层的感悟于是得以凸现。
这是他为什么觉得非要到三十五岁才能明白人生的原因。渐渐老去的李宗盛唱起《爱的代价》,一定跟年轻时候强说愁有不一样的感受,“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慢慢长大”,长大原来是一辈子的事。
年轻的时候,支撑我们活下来的是梦想与荷尔蒙,三十五岁之后,让我们活得更好的,是之前那些年莽撞的积累以及对自我、他人和生活渐渐明朗起来的判断。
积累是个什么样的人生体验?我的见识浅薄,就自身经历看来,是那些看起来无用甚至好笑的坚持,在某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人生节点,给予出人意料的一臂之力。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受过的伤,行过的善,都是积累的一种,佛理上说这是“报”。
有时,我们真的太急了,急于发达,急于发财,急于被人知道,也急于你死我活。时间本来是一件郑重的礼物,层层剥开,慢慢行进,最终看到一些,悟出一些,也得到一些。朴树在长微博《十二年》里,写了一个故事——某人善画竹,可老师却说他尚未入门,让他继续感悟,于是他用十年把自己融成一棵竹。再用三年,终忘了自己是一棵竹。
这样的研磨,是对待时间应有的态度,不急不缓,却也不丢弃,沿着生命的河流,慢慢走着就可以,走到三十五,或者四十。在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老公本该着急的当口,我反而对人生不急了,一天一天,一周一周,而后又是一年。我喜欢看时光从容流淌,对琐碎生活充满无上的欢喜——今天的早饭是吃包子还是汉堡,今天的功课是搜集资料还是写篇文章,在家可以见到我美貌绝伦的丈夫和女儿,到单位可以见到姿态不一可爱到爆的孩子们……假如换个看待的姿势,可能会暴怒——妈的!早饭不是包子就是汉堡,做不完的功课不是看资料就是写稿子,在家要应付老公和孩子,到单位声嘶力竭下面已经歪倒成一片……
当然还是喜欢年轻,年轻的身体可屈可伸肥瘦适宜,年轻的脑袋里有许多梦想仿佛人生都随自己拿捏,年轻时可以享受爱情的甜蜜也能承受失去的心碎,年轻的时候父母也正年轻大家都正是最好的年纪……当然,好处再多,也会继续老下去。
对于我而言,老不老的无所谓,长相普通的人不同于美貌的既得利益者,年轻带来的好处有限,反而年纪大一点,有些见识和积累,会更从容些。大学时候,一个个子小巧的男生追班上的“小龙女”,很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你看我现在不怎么出众,年纪大了,我可能是最有风度的老头呢!”如果有时光穿梭机,真想穿越回去,嫁给这个睿智的男生,他对人生趋势的判断太准确和积极了,为了成为一个有风度的老头,一定会很努力。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开到盛年的女性,和我一起长大的莹一定记得,那时看电视剧《今生今世》,我不喜欢年轻貌美娇弱柔嫩的女主角周海媚,只喜欢老辣精道看尽人情冷暖世事无常的后妈。到了这个年纪的女性,姿色还没有完全褪去,锐气却已经减半,说话慢慢的,心思细细的,资质再上乘些的,还有着毒辣心肠和同样毒辣的手段,简直完美死了,像《西游记》里的蜘蛛精,“有的是手腕和力气”。到底是什么心理在支撑着我的审美?
即使这样,女人还是忍不住怕,老了便意味一切不受控制,除了年纪往上蹭,所有都往下掉。但是怕也没有用,张爱玲(亦舒?)在小说里写过“说我老?别急,你也会老。”(大意)区别在于,老的时候是不是有所依,依的不是别人,不是丈夫,不是儿女,是由岁月沉淀下来的我们自己。再说,从年轻往年老的之间那一段,不也是由我们亲自一天天过下来的吗?一分钟也没有过到旁人的身上。所以,不应有委屈,至于命运不命运的,只要不坏事做尽,也别多考虑它,更别埋怨它,它只助爱惜它的人。
这几天朋友圈励志得不像正常日子,不欺少年穷的稿件有《你穷不是因为你爸妈》,激励孩子妈一样可以有所为的稿件有《生5个娃、上着班,考上哈佛》(女主有四个娃),劝慰伪富豪不要再装下去的修为稿件有《你月入3000背LV,我开着奔驰却穿20元布鞋》……很多,如果翻下去,还有出了书的,《不要轻视一个女孩的努力》、《just do it》……作者都是很上进的并已经开始摘果实的好孩子,我看了也好心动!因为考上哈佛的那个日本朋友,我从书柜里找出书里提到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几年前公司搬家,书被扔在墙角没人要,我捡起来但是没看过,我决定利用上下班的路上好好研读,并和孩子们分享,不知道有没有用,因为人生并不那么好骗,“得之太易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价,万物始有价值,上苍深知如何为其产品订定合宜的价格。”(佩因)
然而!是不是只有励志的人生才算成功,我现在也不这样狭隘了,因为身边有太多懒惰但是幸福的人存在,我妈,白璐,杨大千,都是很经典的成功案例,她们连奋斗的意识都无,生活将她们带到哪便是哪,只一点,她们从不辜负生活,活得充满乐趣。
白璐看《消失的爱人》,恐吓自己老公,要是敢对老婆不好,她就会像女主那样,实施最歹毒的报复。夫妻一场,谁能不知道谁呢,她老公因此尤为自信,说“算了吧,你看你都懒成啥样了!”
另外一位,杨大千,尤其喜欢薄情寡义分秒恢复信心和战斗力的男人以及女人,对我缠绵的受伤之心毫不掩饰地表示恶心,她觉得世界是唯物的,盘子里的食物最真实。
就是这样的一些人组成了另外一种好人生。
眼看着快三十五了,但是好像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既安然亦无恙,比年少时更多了一些理解。前天备课时再看鲁迅先生的《祝福》,其中阿毛被狼叼走的那一个细节,看得我恨不能大哭起来,不行至此处,根本不能体会那些痛以及由痛衍生而来的美,——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爱上了迅哥的文章,觉得入骨极了,也许是因为渐渐有了共鸣。
这就是年长的好处,不被榜样所绑架,不被励志所迷惑,有的,只是属于自己的,真实的,烟火气的,一天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