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支撑我前行的力量,也是我爱的人。
(一)调皮的我和父亲的巴掌
小时候父亲在我的印象中是个严厉的人,我以前调皮,没少挨过他的揍。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要上班,送我去奶奶家,我怎么也不肯起床吃早饭,眼看着时间就要来不及了,他一个巴掌拍上来,我哇的就哭了,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穿好衣服带着我就送奶奶家去了。
后来上幼儿园了,一开始特别抵触,第一天进了幼儿园的大门我哭了一整个早上,怎么也不跟老师进班,记得我一直扯着他的裤腿不让他走,后来他用略带威胁的语气说:“你要是再不进去我要揍你了!”我哭着抽抽搭搭的说:“那你带我回家揍我吧!!”他无奈的被我逗笑了,最后我也不记得怎么就被老师带进班了,我只记得后来我很爱去幼儿园,因为有小朋友和玩具。
小时候的我“宁死不屈”,不仅挨过巴掌也挨过拖鞋,后来细想我竭尽全力的嚎啕大哭,但是父亲从没用劲打过我,隔着衣服一巴掌下去有时候都不会红,我想从心里他也是舍不得打我的吧。
(二)光荣的小学生和父亲的自行车
后来我从幼儿园毕业了,我很开心可以带上红领巾成为一名少先队员,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大孩子。家里离学校的距离也变得远了,步行要大约半个小时,所以父亲开始有了一辆自行车,我每天上学放学有了自己的“专车”,在自行车后座的时光是最开心的。父亲为了让我坐车更舒服给我在后座安置了一个布垫,每天坐在后座抱着他觉得特别开心。从家里去学校的路上有个大大的下坡,每次经过这里总有一种疾驰的快感,风从耳边吹过,像是在飞一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路,每逢下雨父亲就会穿上雨衣,让我钻进大大的雨衣里,隔着语衣看着外面模糊的光景,和落在雨衣上的雨珠,觉得格外的美好,我甚至有时候会期盼着下雨,雨衣里便像一个小小的我的世界。
五年级的时候搬家了,自行车也随着搬家不见了踪影,我也就再也没有坐过父亲的自行车了,那些每天接送我的时光,都是他为我在前面遮住了风雨。
(三)起床“困难户”和窗外的雪
上了初中和高中之后,学业压力变重,对于嗜睡的我来说每天都觉得觉不够睡,每到冬天更是不爱起床,想一直待在温暖的被窝里,妈妈喊我六、七遍依旧没有一点作用,爸爸就来拉开窗帘说:“你快看,外面下雪了!”我家里属于冬天不经常下雪的地方,我一听外面下雪了,来了精神,一骨碌就爬起来了,贴着窗边往外看,除了还未大亮的天和被风吹的左右摇摆的树,什么也没有,我这才意识到父亲为了叫我起床打了个幌子。这招后来他屡试不爽,大概那时候我是从心底里盼着下雪的,赶在还没有一个人踩上脚印之前看一眼。
(四)在外读书和父亲的电话
我上初中,上高中,一路考上了大学,我也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已经不再揍我,也不会大声的批评我了,我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愿意和他分享我的快乐和困惑,从他那里寻求答案。
上大学,是我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这么久,一下从高考中解脱出来我感到周围一切都是新奇的,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不过初次离开家的不适应使我一开始会一周给家里打好几个电话,每次打电话总是和母亲通话,母亲问父亲“你要和闺女说话吗?”他总是说“你都说了没啥可说的了,挂了吧。”后来我没有再这么频繁的往家里打过电话了,从一周几次,变成一个月四、五次,再到一个月两、三次……
慢慢的我发现他也不再是那个严厉的父亲了,也许是时间磨平了他的棱角,他变成了慈父并且开始有点依赖我了,他开始会主动给我打电话,比如给我打电话会问我“咱们家wifi密码是什么啊,我手机登陆不上了。”,又或者是“咱们家电脑怎么开机不显示了?”等等,但是电话的最后总会加一句:生活费还够用吗?要好好吃饭。他给我打电话会问我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没有事情打给我和我聊聊天,慢慢的我发现他也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父亲。
我想我在成长的时候,父亲也在不断地“成长”吧,他从严父变成了慈父,从为我遮挡风雨到依赖我。
父亲现在一天天在变老,我这次回家竟然看到视力一直很好的他已经带上了老花镜,那种拿着一份报纸,戴着老花镜仔仔细细的研究的样子,让我忍不住有点想笑,又不忍心让他变老,只盼他能陪我多走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