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总会脑洞一些产品优化,但大多是零零散散的、针对页面或是交互层面提一些产品改进建议。很少有针对产品业务流程的改进建议。
即使想提,也不如何去提?提些什么?
这样导致的结果:虽然很多需求提出来了,项目组成员也认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需求过于分散,很难对其进行需求优先级管理,因此就成了死需求。
其实,根据产品功能将业务流程反推出来之后,可以优化的点自然就出现了。
下面以最常见的产品功能之一:“密码找回”为例来说说如何去找产品的优化点:
使用场景:
用户使用手机号注册了某App,因为种种原因需要重新登录,但忘记了登录密码,但是记得当时注册的手机号码。
产品设计思路:
用户只有先通过手机号主动认证自己的身份,平台才能为其提供重置密码权限。
业务逻辑:
对业务逻辑进行细分,得到业务流程图:
将可以优化的点进行标记:
在确定整体流程的前提下,
根据尼尔森可用性10原则、各大平台的一些交互设计规范等用户体验设计原则就可以很好的提出优化建议了,例如:
1:填写手机号
- 填写手机号引导文案是否足够友好?
- 字体可见性如何?
- 调用的系统键盘是否需要做限定?
- …
2:手机号合法性判断
- 异常提示的方式如何?当前页面文案提示?气泡提示?弹窗提示?或者其他方案?
- 提示文案能否优化?
- …
如此这样,针对每一个点,都可以找到很多条优化点,然后通过脑图等工具,根据“产品效果-开发难度”等特定原则,进行需求优先级排序,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ps:这个例子比较简单,可以不用更进一步的绘制页面流程图。如果是比较复杂的需求,单一页面承载更过的功能、字段时,页面流程图就很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