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膛旺火,袅袅炊烟,清香饭菜。每次回到老屋,我都能遇见它们。我眼见所闻,喜不自禁。
在我的乡村老屋厨房里,用老砖灰泥砌成的土灶,似一个忠诚的侍者,每天陪着年迈的父母,用温暖的人间烟火,经营着父母的一日三餐。
农历腊月二十三,在老家有“过小年”之说。但在我的记忆里,这天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过年”,有的却是,母亲对土灶的虔诚和敬畏。这一天,母亲会在厨房里土灶前,举行敬灶神的仪式。这个仪式,虽不华丽隆重,但很朴素庄重。
这不,刚刚与母亲通电话。母亲就在电话里说,这几天要在厨房里“扫堂廊灰”,擦拭灶台,给两口大锅一口小锅“刮锅灰”,掏净灶膛里的草木灰,把灶前灶后、厨房里外弄干净,准备要祭灶神、“送灶王爷上天”呢。
我能想象出母亲的忙活与辛劳。我劝说母亲,不要太累了自己。母亲却是爽朗一笑:“这点活,不累。敬灶神,送灶王爷上天,不能马虎,要让灶王爷上天说好话呢!”
母亲信奉有灶神在。我们都尊重母亲的信仰。母亲对土灶和灶神的尊重,并不只是体现在这一天的仪式上。她平时里,对土灶大锅的维护和保养,也是尽心尽力的。
每天,母亲洗涮好碗筷后,会把灶台擦拭干净,并将大锅里装半锅清水,一是免得大锅干燥生锈,二是寓意锅里有“余”,餐餐食丰菜盛,寄托美好愿望。
灶台灶墙上,偶尔有裂缝出现,母亲及时和点水泥砂土,把它们补牢实。灶面上,母亲为了保证干净整洁,自己当了一回“装饰工”,贴上了一层白白的磁砖,既好擦拭,又卫生,还亮眼。
来串门的邻家婶子、邻家大嫂见了,连连夸赞母亲的手艺好,不比专业的装修工差!
我一直认为,母亲是个能干人。她不仅能为土灶装饰灶面,还能修理灶膛火不旺、烟囱出烟不畅等土灶的“小毛病”。
那年,家里请村里的瓦匠师傅新修土灶。起初,土灶烧得还不错;可过了一段时间,土灶里的毛病就出现了。灶膛里的火老往外飘,大锅的前面已煮沸了,可锅的后半部还是“冷样子火气”。
再去找师傅来修,母亲嫌麻烦,决定自己动手。母亲围上围裙,带上护袖,掀开大锅,细究灶膛。母亲发现,是串联的烟道狭窄,通往烟囱的火势拉力不足,造成火苗往灶口窜。
母亲于是动手改修烟道。瓦刀、铁锤、刮泥铲全上阵;水泥、砂子、土泥巴各尽其用。
一阵敲打修补,一阵辛苦忙活。烟道是修好了,可母亲的手、脸和衣服上,却沾上了黑漆漆的锅灰。
烟道变宽,烟气顺通,膛火燃烧均匀,火苗在锅底分散跳跃,锅里前后左右受热自然就匀称了。母亲指着锅里热气腾腾的汤面说:“你看,这面煮熟,比以前快多了!”
站在土灶一旁的我,目睹了母亲修灶的前前后后,从内心里佩服母亲!像这些活计,本是男子们的强项,可母亲的做活,绝不亚于男子!
母亲维护和保养好了土灶,烧出来的饭菜自然香。我们兄弟姐妹都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吃惯了母亲烧出来的饭菜,到别人家里,总是感觉别人家里不如母亲烧制的饭菜香。春节来家里做客的舅家表姐,每次来总是说,“我绝不是奉承姑妈,姑妈烧制的菜味是不同于别人!”
比如,老家的风味菜腊香肠,母亲的做法就与别人不一样。人们通常的做法是,将腊香肠蒸熟冷却后,直接切块装盘,端上桌。人们在吃这道菜时,夹上一块,蘸一点酱油醋等作料而吃。
母亲在做这道菜时,是先将蒸熟冷却后的腊香肠切块后,放在锅里,灶里小火,锅烧热后,稍稍小炒一下,将蒸熟后冷却在香肠表面的猪油融化滤出,撒上细碎姜丝和葱花,并再滴上几滴香油拌匀即可。
这道菜,有色有香有味。只要吃过了母亲的这道菜,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都会给予赞誉。听到别人的肯定,母亲却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回了回锅而已”。而正是这“回了回锅”,却是增加了几个小步骤,显得麻烦些,风味就不一样了。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不嫌麻烦的人。为了招待好来客和家人们吃好饭菜,母亲总是尽量做得最好。包括在那清苦的岁月里,母亲总是想方设法,在厨房土灶上,用足米、面、菜、油,变换食物花样,让全家人体面地度过了清苦的日子。
吃着母亲在土灶上烧出来的饭菜,我们汲取了营养,相继长大走出家门,成家散枝开叶,都有了各自的小厨房和电气化的小锅小灶。这些小锅小灶,虽然洁净,用起来方便,但我们一想起老屋土灶,仍十分怀念和母亲在一起在土灶上一起烧饭的日子,仍十分怀念那土灶上的饭锅巴、蒸笼格、大锅菜!
去年国庆节,我们兄弟几个结伴回老屋。大哥为了不让母亲一人操劳,一到家门就走进厨房,掌勺弄灶,为父母和我们烧制了一大桌的饭菜。国庆后期,我准备独自回乡陪父母小住几日,到大哥那开车时,大哥叮嘱我说:“大姑(我们称呼母亲为大姑)年纪大了,也烧不动饭菜了。平时里她烧制父母两人饭菜,已够辛苦了。你回去了,要自己烧饭!不要让大姑一人忙活啊!”
大哥的嘱咐,我谨记在心。在老屋厨房里,我在灶后台切菜炒菜,母亲在灶前着火,我们母子边烧饭边叙过往。说起大哥的嘱咐,母亲笑了:“莫把你大哥的话当真!我还做得动!你难得回来一趟,还要你忙前忙后呢!”
听了母亲的话,我有些内疚。远离父母,不常回来,不能尽孝照顾他们。母亲让我不当真大哥的话,我知道,母亲虽这样说,但她的内心和话语里却含着高兴。我们这个家,母慈儿孝,正如这灶膛的燃火,红红火火,续绵不绝……
过了年,母亲就是77周岁了,她也是需要人照顾的老人了。我们不在身边,可她还要照顾80多岁的父亲,实属辛劳和不易。我祈愿母亲一直身体康健,一直做得动,一直能和归来的我们一起,在土灶上烧饭菜叙过往话新旧!我也祈愿老屋土灶,一直灶膛旺火,飘着袅袅炊烟,散发饭菜清香!
老屋土灶,连同我那年迈的父母,是我的梦之家园,心之归宿,魂之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