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E.L.桑代克在对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认为情景感觉和动作冲动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心理行为的基本单位。
这个理论意味着什么呢?
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不同事物之间产生联系,在大脑中的体现就是不同细胞之间的强弱联系。
学习其实是用已有知识来解释新知识。
我们理解一个新事物的过程,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找到已有的相关概念,并把他们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概念。
比如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 电脑 组合成的。
电脑这个概念又是由 电 + 脑 这两个概念组合成的,笔记本 这个概念 是由 笔 + 记 + 本子 这三个概念联系起来的。
如果大家不懂,我举一个例子。
小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巴甫洛夫定律,可能不少人已经忘记了,我们来回顾一下
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用狗狗做了一个实验,来研究了一个现象。
刚开始的时候,巴甫洛夫观察到:
1.实验开始时,先呈现铃声,狗并未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仅是中性刺激。
2.之后,让铃声先于食物数秒钟出现。这样将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后,当只给铃声而无食物时,也引起狗分泌唾液。
3.中性刺激铃声因与食物的多次配对而成为食物的信号,即条件刺激,从而引起狗分泌唾液这一条件反应。巴甫洛夫将铃声与唾液之间联系的建立称为条件反射。于是开始进行各种测试,每次拿食物给小狗狗喂养的时候,就使用铃铛、音乐等唤起来。
结果每次小狗就会分泌唾液。
这个著名的巴甫洛夫实验,和学习有什么关联呢?
其实这个实验揭秘了学习的本质就是:
把原本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创建连接,可以连接已有的概念,也可以连接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信息。
一个人的知识存量越多,背景知识越多,那么理解新知识的速度也越快。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道理或者知识点,你隔一段时间学习会有不同的感悟,因为你的背景知识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