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团去崂山仰口挖嘎啦,第一次体会赶海的乐趣,几乎不思归了,累得腰疼。
既然出去,就想好好玩儿。带了小水桶和带齿的双面花锄,准备了防晒装备,还有拖鞋。
我们到达海边的螃蟹广场时,傍晌了。海水还挺深,不适合下水。
和同伴先找地儿吃饭,在树荫里坐下来野餐。赶海的人不少,有同行者拿着大水桶,两口子一起来的,工具特齐全。
领队告诉说,那种绿皮嘎啦30个就可以做一道美味海鲜汤。那种白皮的,味道稍差点,适合包饺子。
因为干活武艺一般般,我没太高期望,想着能挖30个就行了。
吃完饭,下到水边,海潮还没退去,只露出一些礁石和少许滩涂。同伴嫌不干净,说不下水了,跟着领队去码头那边捡海螺。
我定意下去挖嘎啦。换上拖鞋,把旅游鞋包好塞进双肩包,提着小桶下了海。
趟着水走向礁石,想去敲个海蛎子。拖鞋不给力,在石头边一下子就扭歪了,很容易摔跤。
脱了鞋打赤脚上石头,咯的呲牙咧嘴。又有一些嘎啦皮、海蛎子皮,还怕割破脚,挺狼狈。
看着人家有穿雨鞋的,有穿洞洞鞋的,后悔没想起穿高腰水鞋来。
试着穿拖鞋,在水中找平坦的地方慢慢走,学人家的样儿撅着屁股伸手摸。
一无所获,只捡了两个小小的海蛎子。跟着人往前走,水开始变浅了,看见白色的嘎啦,捡起来一看,全是皮儿。
继续前行,一大片浅滩显现出来。弯下腰到沙子里去摸,闭上眼认真感觉,开始摸到几个大小不一、实实在在的白皮嘎啦。
记起小时候,在河里挖嘎啦,两只脚耕沙子,流水很快变清,绿皮嘎啦就耕出来了。
找到了童年挖嘎啦的感觉,我大受鼓舞。想起领队说要走远些,最好走到养殖线边上,跟着那些包裹严实的大妈挖,那儿嘎啦多。
于是往前去,倏忽发现不知啥时候潮退了,露出广阔的沙滩,面前是一望无际美丽的沙纹,不由得惊叹大自然的杰作。
走走停停,现在用花锄刨沙子,像小时候倒金口螂那样。找对了地方,很容易刨出嘎啦。多数是白色的,偶尔有绿色的,花皮的,甚至还刨出了红皮的。
越来越兴奋,和一个姐姐靠在一起,刨了一片沙滩,捡出不少嘎啦。边挖沙边下手摸,还挖出一只螃蟹,嘎啦有比一元硬币大一圈儿的。
有游客过来看我的收获,小桶有1/3货了,哈哈,额似乎成了手儿。蹲着挖挺累,脱了拖鞋跪着挖,想着再来听领队的,拿个小马扎。
挖累了,起身往前走,走到最前面,把所有人甩后面。看到两只灵动的海鸥在低飞,“你好,海鸥!”还有一只远远的落在海滩上觅食,这里美味真丰富啊!
找个地儿蹲下挖,我的天,一窝一窝的!刨一下,伸手一摸,硌手!小的不要了,只捡中等以上个头的。
一会儿一小把,也太过瘾了吧!像在地里刨花生,很容易刨翘半了。看起来花锄不合适,会把嘎啦铲碎,下次得买个专挖嘎啦的耙子。
临近集合时间,额还拉不动腿儿,犯了拖延症。小桶基本满了,沉甸甸的。
不能再挖了,咬咬牙,提着桶,飞快的向岸边跑去。裤子上甩满了泥沙,上岸也来不及换鞋,一溜烟赶到停车场。
虽然满脚泥沙,脸热的通红,但心里美滋滋的。怪不得有人那么爱赶海,原来这么好玩。下次约上亲朋,一起来赶海。
回家把嘎啦倒出来,有一脸盆,把先生惊着了。用盐水缓了一天,吐净沙子,包了一顿韭菜海鲜水饺,味道好极了。
怎么样?够嗨吧?一起赶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