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来说,带有功利性去做事,很少能做的好。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如果我们带有明显的目的性,或者功利性的话,往往很多持久,或者是很难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很有常见的一个现象,也很有意思,值得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在学习上,我们经常听老师讲各种解题技巧,或者学习方式,作息时间怎么安排,但很多同学却发现这些所谓的真经,对自己的学习似乎帮助不大。这是为什么,我想从根本上讲,在于是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每个个体的潜能的超乎我们想象的,找到了激发学生潜能的密码,比任何所谓的小技巧都有用,也有效的多。
学习上,为什么很少有学生有兴趣在学习,而多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对于这种不走心得学习方式,如果你想要得到好成绩,无异于缘木求鱼。试着回想下,我们学生时代,是不是无不在老师和家长的各种否定中,打击中走过来的,对于学习知识过程中,你在经历这么多负面的评价,还仍然非常热爱,这多时痴心妄想。
要让孩子能够喜欢上某件事,都多半是源于得到认可和肯定,而后才有兴趣继续在这方面主动学习。而不是捆绑,棍棒下,这种高压下的学习方式。高压的管制方式,可能让学生在短期内,或者形式上,趋于你的威严而表面上努力学习,但其效果又有多少呢,带有逆反情绪的学生,又怎么会把学习做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带有功利性的学习,会让你在未达到你所期望的那个目标的话,会有巨大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严重打击你内心的动力,也会带来很大的外在压力,来自周围同学的,家庭父母的。
如果把学习定位为,掌握知识,学习的乐趣来看,学习反到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摆脱功利心。用一种云淡风清的态度来对待学习。
说到这里,我想突然想到了以前的学习,一直以来,我总会发现自己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似乎到顶了,很难再突破自己,好像有一道无形的天花板在给我划了一个高度上限。说到这里,我觉得这个天花板,就是那个功利性的目标副产品。
这个就像一个剑术高手一样,没有感情人,没有爱的人,剑术再高,也就会到达他的技术层面的顶。相反懂得爱,懂得人,了解了宇宙苍生的人,才会有更多地变化,更多生命,才会破除这功利目标带来的屏障。
很多农村大学生在读书时,由于家庭实际情况,很多时候都被迫带有强烈功利性在读书学习,完全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仅仅依靠的是自己强烈到意志力,在机械的学习。这种方式可能会带来成绩的提升,但往往总会在他天花板前止步不前。
现在很多文章分析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由于外在资源不同,带来贫穷在代际之间流动,名牌大学里,来自农村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低。
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带有兴趣的和带有功利性学习两者带来的结果显现。当然正是由于家庭条件优越,才会让孩子能够不带功利性的学习,可以云淡风轻的根据兴趣来学习。这也跟美国社会学家关于贫困能够影响智商的结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致的。
我们总是风雨中奔跑,努力的营造属于自己的避风港,在避风港里悉心的保护自己内心的那颗不带功利的兴趣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