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又到了坚果炒货热销的时候。近日,记者在河南省郑州万客来食品批发城、华中食品城以及郑州管城区十八里河镇等地通过明察暗访发现,证照不全的食品小作坊藏身于郑州市管城区十八里河镇城乡接合部的数个村庄里,数量达到数十家乃至更多。这些食品小作坊、小窝点几乎无人管理,生产现场卫生条件极为恶劣,有些还涉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中产生的大量污水、垃圾不经任何处理就排至村里的河沟街道。
批发大市场:“三无”产品来来往往
号称商城的郑州交通便利,而号称华中地区最大的食品批发市场——万客来更是人潮汹涌,吸引了周边省市的无数商户。将近年底,在坚果炒货区的几十家商铺门前停满了各地牌照的车辆来此进货。一些身穿蓝长衫的工人骑着农用三轮车,来回穿梭,大包大包地将炒货运上附近配货的货车。
“这西瓜子还要啥保质期!”11月28日,在郑州万客来批发市场,一家批发炒货的店铺老板有点起疑心。在她看来,这种问题很奇怪,东看西问的记者似乎不像是真要来进货的客商。“这是手挑的货,万客来里最好的。你要得多话,最低185块钱一袋(15公斤装)。我不是经销商,在郑州有厂,一天炒出来一二十吨的没有问题,供货绝对有保证。”一家店主从地面摆放的一排包装袋里随便抓起一把西瓜子放在记者手里。
炒货区每家店铺门前都摆满了编织袋,里面满满的都是各种口味的西瓜子、葵花子等各种炒货。袋子上都在显著位置印着品牌的名字以及商铺所在地,但是生产厂址、生产日期、配料表、保质期、QS标志等要么残缺不全,要么几乎没有。类似的情况在万客来几十家批发、零售炒货的店铺比比皆是。
这里售卖的一些开口松子、开心果的外壳颜色鲜亮。据中国坚果炒货协会曾经提供的资料,开口松子的颜色,如果按照正常加工程序和使用合法添加剂,是应该呈现黑灰色,无论如何不可能这么黄亮,只有添加了非法添加剂比如焦亚硫酸钠(漂白用)才能有如此效果。还有能把西瓜子染得黑乎乎,把次品(二清板)染成了光亮色摇身变成“上等”产品的硫酸亚铁。这两种添加剂是国家卫生部禁止使用的添加剂,这些小作坊依然在使用。对于那些外表泛白的开心果,一些店铺的老板也坦言:“这是漂白的,你要自己吃,就买这种黄不拉叽的。那个图的是卖相好看。”
当询问到一些店铺的商户,他们的厂子在哪里、能否去看看厂子时,他们要么模糊地说在郑州,要么就表示可以保证配货,质量只要有保障,厂子没有必要看。从记者收集的名片看,这里的炒货企业至少有三四十家之多。然而,从名片上和包装袋上,一般都只能看到厂名和模糊的厂址,例如管城区或是某镇某村等。
从市场的发货情况看,每天万客来的炒货发货数量可以达到数十吨以上,这么大的销量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产业规模。“在管城区十八里河镇的南十里铺村、吴河村、南小李庄,有几十家(炒货)厂子呢,我时常去拉货。”一位货车司机表示。
那么,这些大量“三无”产品的生产地到底是不是在这些村子里呢?这些厂子的生产情况到底又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如一些业内知情人透露的那样,基本都是证照全无的小作坊、小窝点呢?
炒货小作坊:卫生条件让人吃惊
按照名片和包装袋上的地址,记者走进了吴河村。然而,这些名片上和包装袋的地址,并未显示门牌号和街道号,在村庄里转了几圈,记者发现不少村民家的院子大铁门紧闭,院子里有高耸的烟囱,门外有大堆的烟煤灰和煮过的花椒大料。据知情人说,这都是炒货厂的特征。
这些大门紧闭的院子里可能还在生产,煤灰煤渣、煮过的花椒大料等废弃原料都随意地倾倒在街道边,废水顺着河沟流淌,空气中弥漫着蒸煮和炒货的味道。其中几家院子,竟然紧挨着一个巨大的水泥搅拌站。
第二天,记者走进了南小李庄的某个炒货厂。这是一个位于村头的农家院子,数千袋西瓜子原料就露天码在院里,进入车间,大堆刚出锅的瓜子就堆放在地上。怎么捞出来的呢,工人指了指放在墙角的大笊篱。他表示,晾干了水之后,就要放进那几个转炉烘烤了。而蒸煮瓜子的原料,就随意地堆在墙角的地上。他身上的长衫,已经脏到连颜色都看不出了。在另一个车间里,记者注意到,一位工人正在往大铁锅下面的灶里面加煤,正在咕嘟冒泡的大锅没有盖子,车间里墙面地面满是灰尘,天花板也破了几个大洞。
在另外一家厂子里,记者震惊地发现,这家车间只是靠着砖墙搭起来的斜棚子,车间一角,居然还有无水冲的厕所,苍蝇乱飞,肮脏不堪,离加工瓜子的大锅不到10米左右的距离。在成品库房,大量包装精美的瓜子却堂而皇之在生产厂址标注:某某开发区。当记者表示,进货量大,将来万一有关部门检查进货渠道还需要加工方出示生产许可证时,老板表示,自己没有,如果需要,可以找一家有证的搞一个委托加工协议就是了。自己货发到全国各地的都有,没有听说哪家的有什么问题。
据业内人士透露,十八里河镇站马屯、南小李庄、刘西村、沙窝李村、大田垌村、刘湾新村、吴河村、小王庄等村子里存在近百家小作坊,绝大多数都没有生产许可证、环保手续和营业执照。
吴河村的一位村民表示,这些炒货的厂子存在有几年了,数量越来越大,因为噪音、废水、废气和村民产生过矛盾,尤其是蒸煮瓜子后排放大量污水没有处理直接排到村里,村民意见很大,但是没有见到环保部门有整治行动。而这些村子,曾因为不少黑作坊藏匿其中,无证生产麻辣食品遭到央视等媒体的曝光,被严厉整治了一次。但是当地村民表示,事实上,临近年关的销售旺季,麻辣食品生产在有些村子又死灰复燃。
据了解,这些藏身于城乡接合部的“三无”小作坊,每家的日产量都可以达到数吨至数十吨。